宝林被溪阴,真境开山曲。
僧居慧日深,佛处慈云馥。
座莲呈古青,阑桂敷新绿。
水定育灵鱼,花奇致驯鹿。
胜因托同游,清景行相续。
一从离喧嚣,终怀老岩谷。
宝林被溪阴,真境开山曲。
僧居慧日深,佛处慈云馥。
座莲呈古青,阑桂敷新绿。
水定育灵鱼,花奇致驯鹿。
胜因托同游,清景行相续。
一从离喧嚣,终怀老岩谷。
这首元末明初徐贲的《游西余山寺分韵得绿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寺景象。首句“宝林被溪阴”展现了寺庙隐于溪流之畔,环境幽静。接着,“真境开山曲”进一步强调了山中深处的禅意与自然之美。
“僧居慧日深,佛处慈云馥”两句,通过僧人的居所和慈悲的佛光,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智慧与佛法的馨香。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寺内的环境,如“座莲呈古青,阑桂敷新绿”,莲花与桂花的色彩对比,增添了生机与清新。
“水定育灵鱼,花奇致驯鹿”两句,写出了山寺周边的自然生态,静谧的水面养育着神奇的灵鱼,奇特的花引来温顺的鹿群,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最后两句“胜因托同游,清景行相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的喜悦,以及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清幽景色的留恋。“一从离喧嚣,终怀老岩谷”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山林、终老于此的向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余山寺的自然风光和禅意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天地产众材,任材谓之智。
栋桷与楹杙,小大无有弃。
方者以矩度,圆者中规制。
嗟尔木之瘿,何异肉有赘。
生成拥肿姿,赋象难取类。
檃括所不施,钩绳为尔废。
大匠睨而往,恻然乃有意。
孰非造化功,而终朽不器。
刳剔虚其中,朱漆为之伪。
斟浆挹酒醴,施用惟其利。
牺象非不珍,金罍岂不贵。
设之于楹阶,十目肯注视。
幸因左右容,反见为奇异。
人之于才性,夫岂远于是。
性虽有不善,在教之揉励。
才亡不可用,由上所措置。
饰陋就其长,皆得为良士。
执一以废百,众功何由备。
是惟圣人心,能通天下志。
世态纷纷等触蛮,惟公打透利名关。
八州不作士衡梦,三径谩为元亮还。
苦淡平生安北巷,孤高一节照西山。
想应精爽难埋没,只在青松白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