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人会,江亭修禊时。
不期今握手,始得读君诗。
仙骨自然好,古情良足悲。
琼楼最高处,试把铁箫吹。
四十二人会,江亭修禊时。
不期今握手,始得读君诗。
仙骨自然好,古情良足悲。
琼楼最高处,试把铁箫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江边亭阁举行的古代文人雅集,诗人通过“四十二人会”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聚会的盛况。接着,“江亭修禊时”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修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通常在春季举行,以清洁身心,祈求吉祥。这样的背景设定,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氛围。
“不期今握手,始得读君诗。”这两句诗表达了意外相遇的惊喜,以及对新朋友诗歌作品的期待与欣赏。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真挚和动人。
“仙骨自然好,古情良足悲。”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人物的气质与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相联系,既赞美了友人的超凡脱俗,也暗含了对古代文化精神的怀念与感慨。这里的“仙骨”不仅指人的外在形象,更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琼楼最高处,试把铁箫吹。”这两句诗以想象中的场景结束全诗,琼楼代表了高雅的居所,铁箫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乐器,象征着艺术创作的高妙。诗人想象自己站在琼楼之巅,吹奏铁箫,既展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聚会的温馨场景,以及对友情、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
崥岫款崇崖,派别朝洪河。
兔园文雅盛,章台冠盖多。
渊襟眷睿岳,燮赞动氓歌。
顾影惭騑服,载笔旅江沱。
缟衣分可献,琴言暧已和。
青皋向还色,春润视生波。
岩垂变好鸟,松上改陈萝。
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愿缉吴山杜,宁袂楚池荷。
清风岂孤劭,功遂怀曾阿。
勿药良有畅,荏苒芳未过。
幸留清尊味,言藉故田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