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锦簇画堂空。露浓浓。影重重。
阑干九曲、红袖倚人慵。
轻暖轻寒帘不卷,云淡淡,月濛濛。
秋花锦簇画堂空。露浓浓。影重重。
阑干九曲、红袖倚人慵。
轻暖轻寒帘不卷,云淡淡,月濛濛。
这首《江城子·秋花》由清代诗人黄琬璚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室内景致与室外自然风光交织的画面。
首先,“秋花锦簇画堂空”,开篇即以“锦簇”形容秋花之繁盛,与“画堂空”形成对比,暗示了室内空间的空旷与静谧,为整首词营造出一种清寂的氛围。
接着,“露浓浓。影重重。”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环境,露水在光线的映照下显得浓重,花影在地面上投射出重重叠叠的图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阑干九曲、红袖倚人慵。”描述了室内装饰的精致与人物的姿态。九曲的栏杆,象征着空间的曲折与复杂,而“红袖倚人慵”则生动地刻画了女子慵懒的姿态,她倚靠在栏杆上,似乎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悠闲。
“轻暖轻寒帘不卷,云淡淡,月濛濛。”最后三句将视线转向室外,轻暖与轻寒的交替,暗示了季节的变换,而未卷起的窗帘则仿佛是自然界的延伸,让人感受到室外淡淡的云彩与朦胧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略带凉意的秋夜景象。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里室内与室外的不同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静谧与和谐之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西风猎猎鸣旌旗,南阳学士趋丹墀。
南阳父老挽不住,家声复如东汉时。
堂堂材具中梁栋,鬓边寒暑惊驹驰。
垂衣继照揭日月,只应一见舒尧眉。
鸾台凤阁有新路,着鞭宁许驽骀知。
委身报国一心耳,嶷如嵩岱谁能移。
他时廷尉妙生死,还将此道供论思。
凌云大厦肃天宇,千秋万岁无倾攲。
焦头烂额岂足尚,长堤蚁穴今图之。
回看蹇浅丈夫子,攫金清旦方沉迷。
矢来无乡亦可恤,付与公议分高卑。
前人得失焕清简,纳公胸次无孑遗。
愿言朝退坐华省,更以反己为元龟。
儒冠往往喙三尺,勿令白玉生瑕疵。
君不见子建七步俄一诗,太冲十年仅三赋。
相去何啻楚与越,尔来题品皆才具。
我生尚友到古人,袖手寒窗重惭惧。
巧迟拙速非所长,舟溯湍流只如故。
秋风逸思谁肯分,惟资茗饮祛昏瞀。
人间气味足奇功,毕竟不能成好句。
集仙公子天上回,拭目元丰新制度。
夜光明月岂足珍,矫矫真龙翳云雾。
潜藏飞跃自有时,只恐缄縢终不固。
况闻醉翁归颍东,更号六一逃机务。
震霆端的助滂沱,名称恰应当年数。
从今掩卷待青禽,晴轩屑玉和甘露。
胸中无复旧尘埃,五物狂吟在朝暮。
须知料虎戚自贻,莫讥恶客君家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