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明千镜,中流峙此台。
云从湖岸落,浪涌寺门回。
柳外千帆去,沙边一鸟来。
昔年题咏处,古壁满莓苔。
积水明千镜,中流峙此台。
云从湖岸落,浪涌寺门回。
柳外千帆去,沙边一鸟来。
昔年题咏处,古壁满莓苔。
这首诗描绘了平波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沉淀之感。首句“积水明千镜”以水比作镜子,形象地展现了水面的清澈明亮,仿佛能映照出千面镜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中流峙此台”点出了平波台的位置,位于水流之中,稳如磐石,凸显其独特与稳固。
“云从湖岸落,浪涌寺门回”两句,运用动态描写,云彩从湖岸落下,波浪在寺院门前回旋,动静结合,展现出湖面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平波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柳外千帆去,沙边一鸟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远处的柳树下,船只穿梭而去;近处的沙滩边,一只小鸟飞来。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繁忙与宁静,也寓意着生命的流动与永恒。
最后,“昔年题咏处,古壁满莓苔”将视线拉回历史,指出这里曾是文人墨客题咏之地,如今古壁上布满了青苔,岁月痕迹清晰可见,表达了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平波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人深思。
溪盘游径曲,山引放船清。
白屋莺啼曙,平皋麦秀晴。
丝萦风袅袅,花炫日盈盈。
两屐登厓迥,双柑坐石平。
暖沙邀拾翠,香涧逗吹笙。
社燕避人舞,樵童领客行。
幽探过野寺,携酌对春耕。
肃矣林岚景,泠然山水声。
冶游迷落日,馀醉缓归程。
薄暮芳洲上,褰裳采杜蘅。
巧匠滇池出,高人汉阁悬。
蛛丝云织细,翠羽水翻妍。
晓暮霞齐落,阴晴月共圆。
歌尘飘宛转,舞袖照连娟。
荷剪千枝火,兰生百和烟。
市星春色乱,堞雾夜光偏。
凤架宁堪对,鳌楼讵可怜。
愿同佳丽地,长醉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