骛望湖山有所思,遥情千里座中移。
玲珑更见雷峰塔,喜未曾经劫火时。
骛望湖山有所思,遥情千里座中移。
玲珑更见雷峰塔,喜未曾经劫火时。
此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西湖草堂图时的思绪与情感。首句“骛望湖山有所思”,诗人目光投向湖光山色,心中涌起无尽遐想。次句“遥情千里座中移”,千里之遥的情思仿佛在座位上移动,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流转与深邃。
接着,“玲珑更见雷峰塔”,诗人注意到画面中的雷峰塔,其结构精致,玲珑剔透,这不仅是对塔本身形态的描绘,也暗含着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最后,“喜未曾经劫火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雷峰塔幸免于火灾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西湖美景长久保存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使得作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蕴含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死生虽云隔,岂能隔吾情。
吾情无生死,一意通幽明。
新魂必迷罔,自痛离其形。
旁观骨肉哀,惨悽倍于生。
生者能为主,依恋终相萦。
生者苟渐忘,无归愈飘零。
委形如爪发,朽腐难为灵。
圣人识情状,致斋极精诚。
立尸而后祭,何疑于礼经。
幽忧成简出,苦吟成心疾。
有诗不与人,聊自呕抑郁。
故人偶相从,借酒道契阔。
樊山忽入坐,真若山排闼。
感君已再顾,诣谢意久阙。
微雨花覆窗,小坐极可悦。
诘朝出新句,语妙多曲折。
形骸殊声气,疏者孰与密?
庶为知者道,流俗莫强聒。
春归益闭户,刻意还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