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不出门,田禾多茂滋。
养理犹养禾,既硕人不知。
粪溉有恒例,尤慎初秧时。
未闻恶草青,可假良苗姿。
委命听荣悴,功用天难施。
五日不出门,田禾多茂滋。
养理犹养禾,既硕人不知。
粪溉有恒例,尤慎初秧时。
未闻恶草青,可假良苗姿。
委命听荣悴,功用天难施。
这首诗描绘了农事活动与自然生长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诗人通过“五日不出门,田禾多茂滋”这一开篇,巧妙地将个人的静默与外界的生机联系起来,暗示了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万物得以繁荣生长。接下来,“养理犹养禾,既硕人不知”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生长过程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与成长,而这种成长往往不为人类所完全理解或预见。
“粪溉有恒例,尤慎初秧时”则进一步阐述了农业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特别是对播种初期的特别谨慎,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和作物生长周期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未闻恶草青,可假良苗姿”这一对比,突出了良好管理下的作物与杂草之间的区别,强调了精心照料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环境中不同生物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
最后,“委命听荣悴,功用天难施”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顺从,认为生命的荣枯变化是天意所为,人力难以完全控制或干预。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也是对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宇宙秩序的尊重与顺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