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三更月,流泉枕上鸣。
牵风凄更语,冒雨斗无声。
岸领潺湲细,矼横曲折清。
幽人应达此,莫起世间情。
昨夜三更月,流泉枕上鸣。
牵风凄更语,冒雨斗无声。
岸领潺湲细,矼横曲折清。
幽人应达此,莫起世间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静听泉水流动的独特体验。首句“昨夜三更月”,以月色渲染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暗示了听泉的环境。接着,“流泉枕上鸣”一句,将听觉与触觉巧妙结合,仿佛泉水就在耳边流淌,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牵风凄更语,冒雨斗无声”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风和雨以情感,通过“凄”和“斗”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复杂情绪,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
“岸领潺湲细,矼横曲折清”则进一步描绘了泉水流动的景象,通过“细”和“清”字,强调了水声的柔和与清澈,以及水流路径的蜿蜒曲折,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最后,“幽人应达此,莫起世间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希望人们能像他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之中,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知和深沉思考,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失笑王三,元当幼小,典了身体。
直至如今,四十八上,方是寻归计。
独担辛苦,为谁欢乐,决要捡抽文契。
这工钱、不曾取过,从前并无绾系。
锐然走出,没人拘管,欣许深要固蒂。
水畔云边,风前月下,占得真嘉致。
惺惺了了,玲珑清爽,复人烂银霞际。
一团儿、红囗炎炎,就中妙细。
鲸川四重午,岁月若飘风。
诗书万卷何事,白首课儿童。
试把楚词高咏,更取清尊细酌,醒醉竟谁同。
俯仰百年了,求足不求丰。愧吾身,犹未脱,世尘中。
还丹有诀谁悟,回首忆仙翁。
我欲乘云归去,独与山灵晤语,修道倘成功。
笑谢醯鸡瓮,白日看长空。
历劫昏蒙,为恩情爱恋,一向迷执。
争头竞角,觑巨浪洪波,岂顾沈溺。
幸今生觉悟,便拂袖、开怀畅意。
返照从前事,行踪过迹,翻作大雠隙。
飘然做个闲人,向青松影下,白云堆里。
怡怡自乐,但咏歌谈笑,随缘销日。
晚来增雅趣,对天鉴、澄澄湛碧。
次第银蟾上,昭彰奋离三岛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