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山公不姓支,可人儒雅亦堪师。
云霞长护占名刹,猿鹤争迎老住持。
僧供旋享新竹笋,鹊巢还占旧松枝。
来游此地询兴废,方伯文章即是碑。
见说山公不姓支,可人儒雅亦堪师。
云霞长护占名刹,猿鹤争迎老住持。
僧供旋享新竹笋,鹊巢还占旧松枝。
来游此地询兴废,方伯文章即是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惠山寺的游览与感慨。首联“见说山公不姓支,可人儒雅亦堪师”以“山公”暗指惠山寺的高僧,赞美其儒雅风范,如同良师益友。颔联“云霞长护占名刹,猿鹤争迎老住持”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如云霞守护着名刹,猿鹤迎接老住持,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高僧的德行与威望。颈联“僧供旋享新竹笋,鹊巢还占旧松枝”则通过僧侣的生活细节,如新鲜竹笋作为供养,喜鹊占据旧松枝筑巢,展现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尾联“来游此地询兴废,方伯文章即是碑”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历史兴衰的好奇与思考,同时巧妙地将方伯(地方官员)的文章比作碑文,寓意深远,既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惠山寺的自然美景和僧侣生活,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以及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