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思归客,扁舟愧远行。
乡关几千里,风雨二三更。
灏气催寒至,狂波入梦惊。
谁家砧杵急,更恼阿侬情。
江上思归客,扁舟愧远行。
乡关几千里,风雨二三更。
灏气催寒至,狂波入梦惊。
谁家砧杵急,更恼阿侬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夜晚独处河边,思绪万千,心向故乡的情形。首句“江上思归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他身处异乡,心中满是归家的渴望。接着,“扁舟愧远行”,诗人自谦地表达出自己在这样的旅程中感到羞愧,可能是因为旅途的艰辛或是对家乡的思念过于强烈。
“乡关几千里,风雨二三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远离家乡的路程遥远,再加上夜晚的风雨,使得这份思乡之情更加浓烈。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外界环境的艰难。
“灏气催寒至,狂波入梦惊”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灏气,即浩瀚之气,暗示着广阔无垠的空间,与诗人内心的空虚相对应;狂波则是动荡不安的河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谁家砧杵急,更恼阿侬情”以邻居家的砧杵声(捣衣声)作为背景音,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砧杵声在古代常与离别、思念联系在一起,这里不仅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性,也深化了诗人情感的层次,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一位旅人深夜思乡的情感展现出来,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穷士病且饥,古今同一流。
身安腹果然,此外吾何求。
判司诚卑官,未免尘甑忧。
穷山更瘅暑,惫卧不举头。
二物交寇我,生世真如浮。
晨朝墨云作,疾雷破山丘。
排檐忽飞溜,蛙蝈鸣相酬。
朱冠领热属,横溃输一筹。
新凉苏肺气,踏湿登城楼。
好邀云雨仙,长袖按梁州。
吹水添瓶罍,净洗千斛愁。
何从有此段,冰厅冷如秋。
但觉诗思生,爽气入银钩。
章成竟何用,知能救穷不。
汤子亦旅食,回望家还羞。
倡予敢不和,共作商声讴。
畴昔辞桂林,自谓已出岭。
蜕蝉蛮烟中,恍若醉梦醒。
今来峡山路,步步蹑云顶。
仍闻蚯蚓瘴,顾与峤南等。
平生行路难,惊浪兀漂梗。
迷涂兹益远,鸟道非人境。
老矣法当佚,怀哉游可屏。
拜手天东南,亟上归田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