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翠绕柳千条,振策登临入绛霄。
日影渐移云覆槛,泉声不散雨过桥。
山盘曲径看人小,花布重阴隔市遥。
莫怨章台攀折手,月明还有客吹箫。
高堂翠绕柳千条,振策登临入绛霄。
日影渐移云覆槛,泉声不散雨过桥。
山盘曲径看人小,花布重阴隔市遥。
莫怨章台攀折手,月明还有客吹箫。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博尔都在高堂万柳堂中登高远眺的景象。首句“高堂翠绕柳千条”展现了堂前翠绿环绕,柳树成荫的生机盎然,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接着,“振策登临入绛霄”则写出诗人策马登高,直入云霄的豪迈气概。
颔联“日影渐移云覆槛,泉声不散雨过桥”通过描绘日影移动、云雾缭绕以及泉水声声,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韵律。雨后桥头,泉水声犹在,更显静谧。
颈联“山盘曲径看人小,花布重阴隔市遥”进一步描绘了山势蜿蜒,小径曲折,人在其中显得渺小,花丛深处,市井喧嚣仿佛被隔绝,展现出自然与人间的对比和距离之美。
尾句“莫怨章台攀折手,月明还有客吹箫”以劝慰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折柳送别的豁达态度,即使有人攀折柳枝,也不必过于伤感,因为月下还有吹箫的雅兴,暗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和对艺术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体现了清代诗人博尔都的文人情怀和审美趣味。
方山长者奇而秀,枣柏延年驱麦豆。
神管重岩侍玉龙,齿颊光明烂如昼。
智慧花生华藏门,十兆九万皆灵透。
金台佛种诞偏长,慧庵李子乃其后。
吉祥之草两手持,梵刹随地建无时。
珊瑚玛瑙夜光珠,螺丝宝髻严金躯。
三千座广一室小,须臾取供如飞鸟。
童子惯闻上品经,家人亦礼莲花表。
膝边光彩看凤毛,阶前作舞拖青袍。
慧业不须江淹笔,功名可得吕虔刀。
大地春归一日长,天花缭绕天人想。
我说此偈祝永年,磬声清韵泻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