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桂乡心,万松秋色,夜中都到愁眼。
来雁传书,路绕云罗三万。
料相看络角明河,定暗恼知心红线。吟卷。
正巴山夜雨,丝丝点点。不信钧天梦浅。
把大地河山,月宫重换。团扇无情,苦借彦回遮面。
木萧萧、九辩空悲,山淡淡、重阳未远。天晚。
指芦梢鬓白,不成花片。
丛桂乡心,万松秋色,夜中都到愁眼。
来雁传书,路绕云罗三万。
料相看络角明河,定暗恼知心红线。吟卷。
正巴山夜雨,丝丝点点。不信钧天梦浅。
把大地河山,月宫重换。团扇无情,苦借彦回遮面。
木萧萧、九辩空悲,山淡淡、重阳未远。天晚。
指芦梢鬓白,不成花片。
这首诗以"丛桂乡心"和"万松秋色"开篇,营造出浓厚的思乡之情与秋意,诗人借助"夜中都到愁眼"直接抒发内心愁绪。"来雁传书"则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路绕云罗三万"描绘出道路遥远,如同穿越重重云雾,增添了离别的迷茫。
"料相看络角明河,定暗恼知心红线"运用比喻,将银河比作相思之线,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深挂念。接下来,诗人借"巴山夜雨"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凄凉氛围,"丝丝点点"更显愁绪绵长。
进入下片,诗人感叹梦境的短暂,期望能与爱人共赏月宫美景,"不信钧天梦浅"表达对美好愿望的执着。然而,"团扇无情"暗示了现实的冷酷,"木萧萧"和"山淡淡"则寓言时光流逝,重阳佳节临近却无法团聚。
最后,诗人以"芦梢鬓白"自比,感叹岁月催人老,"不成花片"形象地写出青春不再,只剩孤独与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赵熙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