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曾访东禅,东禅方丈居西偏。
群僧琐琐不足数,但觉玉田和尚贤。
今晨复访东方丈,无闻长老尤高尚。
三寸庞眉映雪颠,纯诚实有真僧相。
人言无闻世少双,一生戒行如冰霜。
沾泥柳絮吹不动,春风上下空颠狂。
南斋诗伯常来住,好诗好画留无数。
促我题诗警众僧,众僧酣卧知何处。
昨曾访东禅,东禅方丈居西偏。
群僧琐琐不足数,但觉玉田和尚贤。
今晨复访东方丈,无闻长老尤高尚。
三寸庞眉映雪颠,纯诚实有真僧相。
人言无闻世少双,一生戒行如冰霜。
沾泥柳絮吹不动,春风上下空颠狂。
南斋诗伯常来住,好诗好画留无数。
促我题诗警众僧,众僧酣卧知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雍两次造访沈南斋东禅寺的经历,首先提到他初次来访时,对位于寺庙西边的东禅方丈印象深刻,虽然僧众众多,但他觉得玉田和尚最为贤良。再次来访时,他遇见了无闻长老,这位僧人面容清瘦,眉毛长而白,显得尤为高尚,被赞誉为戒行如冰霜的高僧,即使春风也无法动摇其定力。
诗人还提及南斋诗伯常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佳作和画作,他的存在似乎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最后,诗人感叹众僧可能正在酣睡,不知去向,而他自己则借此机会题诗警示他们。
整首诗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环境氛围,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文化交流。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客有嗟王嫱,自恃好颜容。
一失画者欢,远丧胡尘中。
汉后去掖庭,久处长门宫。
已购长卿赋,承恩以始终。
予前对客评,不见汉祢衡。
声名起鹗荐,遂为江夏倾。
秦政急逐客,李斯不肯行。
宠利为祸媒,毕竟具五刑。
近燎势多焦,争道寡全軿。
薄劣守穷贱,且以安吾生。
高楼一何高,岧峣乃百尺。
绮疏凌层霄,飞甍临广陌。
其中多佳人,一一倾城色。
弦歌发新声,宛转谐金石。
馀响入青云,高唱娱日夕。
往来道旁者,岂无知音客。
安得褰衣裳,和歌于其侧。
日暮门墙外,伫望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