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经传素业,汉策射巍科。
史擅三长誉,书雠九写讹。
甑尘终寂寞,云路久蹉跎。
迅景崦嵫迫,知君恨独多。
韦经传素业,汉策射巍科。
史擅三长誉,书雠九写讹。
甑尘终寂寞,云路久蹉跎。
迅景崦嵫迫,知君恨独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徐大著挽诗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也就是用于悼念逝者的诗歌。这类诗歌往往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对逝者生平的回忆。
开篇“韦经传素业,汉策射巍科”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伟人如韦诞、汉朝的射策等来形容逝者的学识与才华,表明逝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接着“史擅三长誉,书雠九写讹”则进一步强化了对逝者学问深厚、文笔犀利的赞颂,其中“史擅三长”指的是历史记载中的三种长处,可能是指文学、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造诣;“书雠九写讹”则形容逝者在书法上的卓越,字里行间皆流露出不凡的风范。
中间两句“甑尘终寂寞,云路久蹉跎”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时光荏苒的情境。这里的“甑尘”指的是家中的陈旧物品,“终寂寞”则表达了逝者已不复存在,而留下的只有空寂和孤独;“云路久蹉跎”形容逝者灵魂可能在天界徘徊,时间悠长,却又不得安宁。
最后两句“迅景崦嵫迫,知君恨独多”则流露出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痛。这里的“迅景”指的是快速变化的景象,“崦嵫迫”形容时间飞逝带来的压迫感;“知君恨独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总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对逝者的学问、才华和风范的赞美,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一种哀荣交加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宋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哀思,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于贤才去世的普遍哀悼和尊崇。
浮云散微雨,虚室生潇爽。
林木蔼寒绿,幽禽弄馀响。
境偏谢喧杂,心静兴远想。
关山路迢遥,江湖波浩荡。
行行匪所知,宇宙一何广。
履险念平陆,耽乐终怅怏。
芳姿难再妍,时序日巳往。
何如饮美酒,春光正堪赏。
相交绝冠盖,会聚燕乡党。
壶觞自斟酌,列坐论少长。
一醉复奚为,悠然谢尘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