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
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
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
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
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
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嵩山登高远望的景象,通过"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这两句,展现出山势的陡峭和壮丽,仿佛连绵的山峰直插云霄。接下来的"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表达了诗人随着道路蜿蜒,不断变换视角,欣赏到的峰回路转之美。
诗人感叹"胜事谁与同",意在表达这美妙的景色无人能共享的孤独感,但随即又以"芬然有兰蕙"作结,借兰蕙的香气比喻自己内心的高洁和愉悦,即使独游,也能自得其乐。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描绘了自然风光,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心准手停不得语,始见吴娘今越女。
天人冥接裁半方,晴摇香络风轻举。
避风亦复畏日色,待倚绣床徐拂拭。
大士幻身藏指尖,一丝飘断一丝黏。
小声低咒灵未答,敛容内向愁纤纤。
缘兹一意催成幅,秽不能留香并触。
何如静女自收藏,结取慈情照眉绿。
镇日苦风掀,为予偶屏息。
江容狎可亲,面面揉蓝碧。
返照结寒姿,群峰纷向夕。
潜鳞同浴鹭,上下吹红沫。
忽焉矗若屏,两岸划千尺。
烟中不辨谁,鸦轧声相及。
排樯如芒柽,倚竿出楼脊。
人语喧覆舟,远渡归帆急。
何处白茫茫,愁来暂可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