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凝冰结。强半冬时节。一树梅花寒欲折。
那禁漫天风雪。夜来一的灯青。知封三径人行。
未觉琼瑶细碎,惟闻夜漏更更。
雨凝冰结。强半冬时节。一树梅花寒欲折。
那禁漫天风雪。夜来一的灯青。知封三径人行。
未觉琼瑶细碎,惟闻夜漏更更。
这首《清平乐·雪夜》描绘了冬夜雪景的静谧与寒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夜的独特魅力。
“雨凝冰结”,开篇即点明了冬日的寒冷,雨滴凝结成冰,预示着严冬的到来。“强半冬时节”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转换,暗示着冬天已经过了一大半,寒冷将更加深重。
“一树梅花寒欲折”一句,以梅花作为冬日的象征,不仅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坚韧不拔的姿态,也暗含了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梅花在风雪中依然挺立,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那禁漫天风雪”则直接表达了风雪之大,连坚强的梅花都难以承受,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和寒冷的程度。
“夜来一的灯青”描绘了在如此寒冷的夜晚,一盏微弱的灯光显得格外珍贵和温暖,它照亮了归家的路,也给予了人们希望和安慰。
“知封三径人行”中的“三径”出自东汉末年隐士蒋诩的故事,这里借指归家的小路或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家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未觉琼瑶细碎,惟闻夜漏更更”则是对雪景的细腻描绘。琼瑶比喻雪花,细碎形容雪花轻盈飘落的情景;而“夜漏更更”则通过计时的器具——更漏,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长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雪夜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美丽,以及在严酷环境中人们对温暖与希望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九官八士古之良,灵椿丹桂后腾芳。
冯公诗意虽短陋,闾里传诵终难忘。
君家同生五兄弟,短檠伴夜东方启。
黄旗两记张庆闱,纻袍三号趋文陛。
词华标角人力能,科名均齐天所兴。
作堂不须栋梁好,但种此木高千层。
透日垂阴香未歇,满庭车骑同时列。
更将磊砢替团团,留与北风观壮节。
壁上陋室铭,门外剪茅亭。
小市鱼虾散寂寂,大江风浪来冥冥。
郭翁虽老犹貌泽,腹贮今古心和平。
只应独将笏拄颊,清坐都不挂毫发。
何必随逐栏头奴,日招税钱三万亿。
前灵运,后延年,桑麻旧国常宛然。
城颓路阙总令好,不知于人安稳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