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吴太守,文章伯。
寻胜事,酬佳节。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吴太守,文章伯。
寻胜事,酬佳节。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开篇“姑孰名邦”即点出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而“黄山畔、古台巍立”则勾勒出一幅雄伟的画面,古台在黄山脚下的设定,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接着,“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通过对季节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调。重阳,即双九节,古人认为这是秋意浓厚之时,而“郊原澄碧”则展示了大自然在这个季节里的宁静与美丽。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历史的回顾,“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表达了对昔日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以及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无奈与感慨。随后的“吴太守,文章伯。寻胜事,酬佳节。”则是诗人通过向历史上的名将、文学家致敬,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去英雄和文化盛世的追思。
最后,“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友人一同骑马游历、怀念古人功业的画面。这一部分通过对历史上英勇事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历史意识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