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彻茶烹蚓窍声,挑灯开卷眼能明。
□□□□□□□,过了残冬岁又更。
世事间关人易老,容怀萧索寐难成。
推窗且对梅花月,便觉尘襟一晌清。
听彻茶烹蚓窍声,挑灯开卷眼能明。
□□□□□□□,过了残冬岁又更。
世事间关人易老,容怀萧索寐难成。
推窗且对梅花月,便觉尘襟一晌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通过品茶、听虫鸣声和阅读书籍来净化心灵,并以此来对抗世事无常与时光流逝的主题。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深刻。
"听彻茶烹蚓窍声"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专注,而"挑灯开卷眼能明"则是对追求知识和智慧的一种渴望和肯定。接着的几句"过了残冬岁又更",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反映出世事无常和生命易老的哲理。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孤独寂寞境遇的感慨——"容怀萧索寐难成"。最后两句"推窗且对梅花月,便觉尘襟一晌清"则是诗人通过观赏自然美景来获得心灵净化和精神上的解脱。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深刻地展现了他对于生命、时间与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
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鱼叟。
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
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
力御异端侮,圣门俨先后。
未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
无妻牧犊子,带索荣启期。
予亦年七十,幸犹未至兹。
颇亦似陶翁,粗有五男儿。
乃父休官早,致汝恒苦饥。
挂冠六七闰,方当挂冠时。
治生了无策,惟耽酒与诗。
室人愧交适,虽寿夫奚为。
后死信无益,固穷谅何悲。
平生天外心,异乎诸子者。
著鞭无前途,焉用取竹马。
乍争祖逖先,肯出桓温下。
黄钟晚遭毁,轰雷釜鸣瓦。
细玩郊沙爻,可不举需疋。
覆野春阴不肯晴,舟中无酒亦无餳。
故教客子知寒食,时有梨花一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