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秋九月,寂历夜三更。
漏永思无绪,愁多梦不成。
残镫浮客舍,落趺怨秋声。
侧耳邻家笛,萧然万虑清。
萧条秋九月,寂历夜三更。
漏永思无绪,愁多梦不成。
残镫浮客舍,落趺怨秋声。
侧耳邻家笛,萧然万虑清。
这首清代诗人张象蒲的《秋夜不寐》描绘了深秋九月夜晚的寂静与凄凉。首句“萧条秋九月”以“萧条”二字渲染出秋夜的冷落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寂历夜三更”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推移,夜晚已至三更,而诗人仍未入眠。
“漏永思无绪”写出了诗人因时间漫长而思绪纷乱,无法平静下来。“愁多梦不成”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连梦境都难以摆脱忧愁。接下来,“残镫浮客舍”通过“残镫”和“客舍”形象地刻画出旅人的漂泊之感,灯光微弱,更显孤独。
“落趺怨秋声”中的“落趺”意为落叶,借秋声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哀怨,而“怨”字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愁绪。最后,“侧耳邻家笛,萧然万虑清”以邻家笛声作为背景,笛声的悠扬与诗人内心的纷扰形成对比,似乎在笛声中找到了一丝宁静,暂时洗去了心中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秋夜不寐时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安宁的向往,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小草生枯桑,芊芊竞芳辰。
虽云殊本根,寄托各有因。
自我罹幽囚,忽焉经浃旬。
我兄千里馀,渺渺长河津。
妻子日望余,苍苍隔西邻。
所幸二三友,笑言越昏晨。
宵镫促燕膝,昵语忘苦辛。
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
辞马鸣故群,羁人恋心知。
身也匪木石,孰无怀与思。
蔼蔼轩盖途,才捷竞先时。
冥冥归林翮,爰集非无枝。
龙蛇悟易训,蟋蟀感唐诗。
情感辰靡延,把袂竟河涯。
赠子金错刀,申子古别离。
德爱诚匪他,遘君岂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