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杜门久,不觉杜门非。
床锐日日销,髀肉年年肥。
眼暗书罢读,肺病酒亦稀。
经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
视听了不昧,色声久已微。
终然浑为一,谁言我无归。
可怜杜门久,不觉杜门非。
床锐日日销,髀肉年年肥。
眼暗书罢读,肺病酒亦稀。
经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
视听了不昧,色声久已微。
终然浑为一,谁言我无归。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闲居五咏(其一)杜门》,描绘了诗人长期闭门独处的生活状态。首句“可怜杜门久”表达了诗人对长时间幽居生活的感慨,"不觉杜门非"则流露出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逐渐适应和淡然。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床锐日日销”和“髀肉年年肥”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单调与慵懒,暗示了时光在静寂中的流逝。
“眼暗书罢读,肺病酒亦稀”揭示了诗人视力减退和身体状况不佳,饮酒也变得稀少,反映出内心的孤寂和忧虑。而“经年客不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外界交往的匮乏,他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不冠仍不衣”更显其放任自流,不拘小节。
最后两句“视听了不昧,色声久已微”表明尽管外部世界的声音和色彩对他影响微弱,但诗人的心灵并未完全麻木,他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感知。结尾“终然浑为一,谁言我无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度反思,虽然表面上看似与世隔绝,但他的心灵深处却渴望回归某种精神的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寂寥与深沉,以及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
七十衰翁,告老归来,放怀纵心。
念聚星高宴,围红盛集,如何著得,华发陈人。
勉意追随,强颜陪奉,费力劳神恐未真。
君休怪,近频辞雅会,不是无情。
岩扃。
旧菊犹存。
更松偃、梅疏新种成。
爱静窗明几,焚香宴坐,闲调绿绮,默诵黄庭。
莲社轻舆,雪溪小棹,有兴何妨寻弟兄。
如今且,趓花迷酒困,心迹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