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套·其五》
《河套·其五》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属国无三卫,中华有一墙。

阉人分锁钥,债帅作金汤。

地产边才少,天行劫运长。

六骡殊未遁,出没在沙场。

(0)
鉴赏

这首诗《河套(其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边疆安全的忧虑。

"属国无三卫,中华有一墙",开篇即以“三卫”与“一墙”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边疆防御的脆弱与中央政府的重视。"三卫"可能指的是古代边防的三个重要防线或军事单位,而"一墙"则象征着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一管理和防御体系。这种对比暗示了边疆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中央政府对边疆控制的力度。

"阉人分锁钥,债帅作金汤",进一步揭示了边疆管理中的问题。"阉人"在这里可能指宦官,他们往往在政治上拥有特殊地位,但并不具备实际的军事能力或战略眼光。"锁钥"和"金汤"都是形容边防要塞的重要性和坚固性,但由"阉人"和"债帅"来掌管,暗示了边防的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可能缺乏有效的军事领导和资源分配。

"地产边才少,天行劫运长",表达了对边疆地区人才匮乏的担忧以及对历史周期性动荡的感慨。边疆地区的治理需要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但现实情况却是人才稀缺,这无疑增加了边疆管理的难度。同时,"天行劫运长"暗示了历史的循环和边疆安全的长期挑战。

最后两句"六骡殊未遁,出没在沙场",可能是指边疆地区频繁的战事和动荡。"六骡"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边疆的动荡和混乱,而"出没在沙场"则直接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不断变换的局势。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边疆安全和治理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历史周期性动荡的深刻认识。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边疆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古采莲曲

洋洋长江水,渺渺涨平湖。

田田青茄荷,艳艳红芙蕖。

酣酣斜日外,苒苒凉风馀。

茜茜谁家子,袅袅二八初。

两两并轻舟,笑笑相招呼。

悠悠波上鸳,泼泼蒲中鱼。

采采不盈手,依依欲何如。

(0)

假梅

绿窗娇小似梅人,素手东风巧思新。

鸾尾剪裁千颗雪,蜂脾点缀一家春。

长教客枕生幽思,不逐林花委路尘。

莫道去非诗破的,兔毫那解写花真。

(0)

元日

马上逢元日,东风送客愁。

滹沲春水渡,瀛海夕阳楼。

雪照潘郎鬓,尘侵季子裘。

劳生巳强半,更欲玷清流。

(0)

西城观水

西山秋水来天地,巨野横流浩无际。

长风蹙浪鳞甲生,两角斜分半山际。

缭堤北去接飞桥,鼓鼙汹汹翻惊涛。

中流突兀玉山起,直疑河伯驱灵鳌。

冷光摇荡秋云白,浑似梦中游震泽。

隔林我欲唤渔郎,孤帆忽如过鸟翼。

安得酒船常拍浮,四时甘味置两头。

何人与我同此乐,颍阳试觅元丹丘。

(0)

秋郊马上二首·其一

故垄松楸暗,空城草棘荒。

数峰横鸟道,一径绕羊肠。

桑叶露仍沃,稻花风已香。

儿时十年梦,怀旧一悲凉。

(0)

阅见一十首·其九

双鸾夹镜凤横钗,捧额黄梅小雁排。

为报阿环休调戏,双成西母总相猜。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