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义如公世所难,南来一念十年间。
喜时文石为乌石,未到壶山住道山。
宿草故人酬愿毕,生刍有客吊丧还。
清名虽在身何在,抆泪空嗟造物悭。
襟义如公世所难,南来一念十年间。
喜时文石为乌石,未到壶山住道山。
宿草故人酬愿毕,生刍有客吊丧还。
清名虽在身何在,抆泪空嗟造物悭。
这首挽诗《莆守汪宗博挽诗(其二)》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表达了对逝者汪宗博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以汪宗博的品格和事迹为线索,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首句“襟义如公世所难”,赞扬汪宗博的品德如同公正无私的典范,是世人难以企及的。接着,“南来一念十年间”描绘了汪宗博从南方来到此地,其忠诚与决心跨越了漫长的岁月,暗示了他为官一方的坚定意志。
“喜时文石为乌石,未到壶山住道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汪宗博比作文石,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其本质的纯洁,同时预示着他最终将归隐于道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这里既是对汪宗博人格的赞美,也是对其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宿草故人酬愿毕,生刍有客吊丧还”则通过描述墓地的景象,寄托了对故友的怀念与哀思。宿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酬愿毕”则意味着汪宗博的愿望得以实现,即他的名声与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铭记。生刍则是古人祭奠亡灵的习俗,此处用以表达对汪宗博去世的哀悼之情。
最后,“清名虽在身何在,抆泪空嗟造物悭”表达了对汪宗博清白名声的追忆与惋惜。虽然他的名声依然被人传颂,但生命已逝,无法再体验人间的欢乐与悲欢。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生命的无常与命运的无奈之感,同时也对汪宗博的离去表示深深的哀悼。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汪宗博生平事迹的回顾与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误分符竹建星台,官事萦心不到梅。
粉面莫惊公主艳,铁心曾对广平开。
托身冰雪刚而栗,取友松筠晚不回。
已向个中怀鼎味,直须魁占百花来。
淡中著色似狂颠,心与梅同迹不然。
夺我焉支宁免俗,岂无膏沐独争先。
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
只恐东君招不得,好修犹在竹篱边。
蜀景风迟,浣花溪边,谁种芬芳。
天与蔷薇,露华匀脸,繁蕊竞拂娇黄。
枝上标韵别,浑不染、铅粉红妆。
念杜陵、曾见时,也为赋篇章。
如今盛开禁掖,千万朵莺羽,先借朝阳。
待得君王,看花明艳,都道赭袍同光。
须趁排宴席,偏宜带、疏雨笼香。
占上苑,留住春,奉玉觞。
桃蕊初谢,双燕来后,枝上嫩苞时节。
绛萼滋浩露,照晓景、裁剪冰绡标格。烟传靓质。
似淡拂、妆成香颊。
看暖日、催吐繁英,占断上林风月。
坛边曾见数枝,算应是真仙,故留春色。
顿觉偏造化,且任他、桃李成蹊谁说。晴霁易雪。
待对饮、清赏无歇。更爱惜、留引鹇禽,未须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