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托钵过前溪,山烟水烟人欲迷。
行尽松声十馀里,人家总在断桥西。
今朝托钵过前溪,山烟水烟人欲迷。
行尽松声十馀里,人家总在断桥西。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僧侣行脚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今朝托钵过前溪”,开门见山地描述了僧人清晨行脚的情景,托钵是僧人乞食的方式,这里既表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与世无争、随缘而行的生活哲学。
“山烟水烟人欲迷”一句,运用了烟雾缭绕的景象来营造一种朦胧、幽深的氛围,同时也隐喻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迷惘,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行尽松声十馀里”则通过听觉的角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松涛的世界,松声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共处的象征。
最后一句“人家总在断桥西”,以一个具体的地点结束全诗,既是对前面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一个收束,也暗含了人生旅途中的偶然与必然,以及归宿感。断桥作为过渡点,既象征着旅程中的转折,也寓意着心灵的归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僧侣行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思考。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
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
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
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
鍊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
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