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这首诗是刘禹锡的《怀妓(其四)》,属于唐代文学作品。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三山不见海沈沈”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渺茫无际的意境。诗人用“三山”来比喻遮蔽了视线,使得那广阔的大海变得看不到了,通过这种写法表达出一种心灵上的迷茫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接着,“岂有仙踪更可寻”则是诗人在问自己,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精神寄托或者追求可以去探索。这里的“仙踪”象征着超脱凡尘、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下两句“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则是通过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来增强诗歌的意象和氛围。青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与仙界沟通有关,而这里它的离去则意味着联系仙界的“云路”被切断,增加了一种不可触及的神秘感。而姮娥是月亮里面的仙子,她归处的“月宫深”,则增添了诗中的梦幻色彩,同时也强调了一种孤独与远离尘世的情怀。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孤独境况的描写。纱窗常用来形容细密的窗棂,这里通过“遥想春相忆”,表现了诗人对过往温馨记忆的怀念。而“书幌谁怜夜独吟”则是诗人在夜晚独自吟诵着书卷中的文字,感慨于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孤独。
最后,“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这两句则是对爱情的渴望和幻想。诗中提到的“天上镜”,通常指的是月亮,这里将其比喻为能够洞察人心的神奇之物。而“只应偏照两人心”,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一种力量,能专注地照亮他与所爱之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上的独特联结,是多么的珍贵和难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神话传说以及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白石岩前谢家谷,斲得杖名人面竹。
映书恍恍嘘青藜,入手温温如绿玉。
山中扶我蹑云峤,三十六源沂水曲。
此君标格特瑰异,识面何须见眉目。
苍然劲气傲蟠石,错节盘根心所欲。
临流顾影动蛟龙,敲户闻声走童仆。
相随数月殊未厌,愁入市廛悲局促。
南湖使君栖凤台,景仰高风隔川陆。
愿言持此青琅玕,万里云霄永相逐。
峨峨乌石巅,其阳列兰若。
江山称伟观,突兀献台榭。
相君多幽兴,登览及公暇。
晴空出岩厓,胜槩閟榛槚。
予时陪杖屦,攀陟先上下。
巨灵开平基,可以搆虚厦。
储皇赐珍翰,腾翥鸾凤化。
一挥万钧力,什袭连城价。
远移剑津石,对峙俨刻画。
层檐倏翚飞,崇阶屹雄跨。
昭回云汉章,东壁相焕射。
重辉继离明,列宿粲华夏。
清风洒城堞,秋雨熟禾稼。
宝镂镇瓯闽,恩光被民社。
夙忝趋春坊,兹恨违鹤驾。
惭无吉甫才,诵诗拟陶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