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岩前谢家谷,斲得杖名人面竹。
映书恍恍嘘青藜,入手温温如绿玉。
山中扶我蹑云峤,三十六源沂水曲。
此君标格特瑰异,识面何须见眉目。
苍然劲气傲蟠石,错节盘根心所欲。
临流顾影动蛟龙,敲户闻声走童仆。
相随数月殊未厌,愁入市廛悲局促。
南湖使君栖凤台,景仰高风隔川陆。
愿言持此青琅玕,万里云霄永相逐。
白石岩前谢家谷,斲得杖名人面竹。
映书恍恍嘘青藜,入手温温如绿玉。
山中扶我蹑云峤,三十六源沂水曲。
此君标格特瑰异,识面何须见眉目。
苍然劲气傲蟠石,错节盘根心所欲。
临流顾影动蛟龙,敲户闻声走童仆。
相随数月殊未厌,愁入市廛悲局促。
南湖使君栖凤台,景仰高风隔川陆。
愿言持此青琅玕,万里云霄永相逐。
这首明代郑潜的《人面竹杖引寄贡尚书》描绘了一根神奇的人面竹杖,出自白石岩前谢家谷。杖身名贵,竹节呈现出人的面庞,仿佛书卷在手,青藜光华闪烁,入手温润如碧玉。它助人攀登云岭,游历沂水源头,其形格独特,气质瑰异,无需眉目已令人倾倒。竹杖坚韧有力,如蟠石般苍劲,错节盘根,展现出自由自在的心性。竹杖在水边倒影,如蛟龙出水,敲击之声令童仆奔忙。诗人与竹杖相伴数月,对其爱不释手,感叹市井生活的拘束。他将竹杖视为南湖使君的象征,寄予对高尚品格的景仰,希望此杖能伴随自己直上云霄,寓意着志向高远,追求无尽。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
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