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时便出家,何曾顷刻离烟霞。
晨持数卷日方上,夜梵千声月未斜。
洗钵不经鸥浴水,插瓶嫌采蝶残花。
儒冠误我骎骎老,何日蒲团共结跏。
十二三时便出家,何曾顷刻离烟霞。
晨持数卷日方上,夜梵千声月未斜。
洗钵不经鸥浴水,插瓶嫌采蝶残花。
儒冠误我骎骎老,何日蒲团共结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瑛上人的僧侣生活,充满了对自然与修行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瑛上人在清晨诵读经文、夜晚静坐念经的修行生活,以及他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如与鸥鸟共浴、以残花为瓶插,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瑛上人超脱世俗、心系自然的生活态度。
“十二三时便出家,何曾顷刻离烟霞。”开篇即点明瑛上人自幼出家,与烟霞相伴,暗示其修行之路自小开始,从未间断。接着,“晨持数卷日方上,夜梵千声月未斜。”描述了瑛上人每日的修行生活,清晨手持经卷,日光初升时开始诵读;夜晚则在月未斜之前,完成千声梵唱,体现了其修行的严谨与虔诚。
“洗钵不经鸥浴水,插瓶嫌采蝶残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瑛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不介意用水洗过的钵被鸥鸟沐浴,也不嫌弃将已采下的蝴蝶残花插入瓶中作为装饰,这些行为反映了瑛上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欣赏,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最后,“儒冠误我骎骎老,何日蒲团共结跏。”诗人感慨自己因儒学束缚而年华老去,表达了对瑛上人自在修行生活的羡慕与向往,希望有一天能与瑛上人一同盘腿打坐,体验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瑛上人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往选择的反思与对更自由生活方式的渴望。
龙头之竹托根深,太和福地苍崖阴。
五风十雨足喷薄,妙乃百节全坚心。
南岩大仙雅秘惜,一赠便觉无□□。
□云金箓记尺度,晦冥出入群邪辟。
怖邪迂癖□□□,时参几格如嘉傧。
私怀每计示崇奖,镂铭愿□□工韵。
君不见太乙真人夜下世,青藜柱到传经地。
又不见涪翁筇竹枝,驱虎穷山独行路,眼底赤虬须鬣具。
嗟乎,变化吾不知其处。
郴有何公岭,遥望富春山。
山中读书客,归欤曾待年。
狂飙少静宇,惊濑非渟渊。
嬉猱本樛木,鸣鹤仍青田。
齿发涉知命,稍悟天人间。
物役恒在后,物理定于前。
眇眇泛泽士,茶灶留孤烟。
如何清圣轨,芜没首阳巅。
百年爱长夏,晷刻皆馀闲。
敢薄渗园傲,尔生同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