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
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
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
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
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
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宁静生活和深远的思想。开篇“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那种在寂寞中思考,独自一人在秋雨中点燃蜡烛的情景,展现了隐者的清高脱俗和超然物外。
“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则是写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理解。梨子成熟时,小猿也会因为果实的甜美而欢喜,而那位居住在云雾缭绕之中的和尚,则讲述着更为深邃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成长、变化的观察,以及对佛法或道家哲学的理解。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表达了诗人与隐者的情谊和共鸣。虽然寄送给隐者的信件未能到达,但诗人仍然希望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追求那份超脱世俗的生活。
“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则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身处尘世,但他的心灵早已飞向了那座神秘而美丽的紫阁,与隐者的心相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隐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