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酬强韵若为才,昨夜归时趁月来。
寂寞后堂初醉起,金盆犹浸数枝梅。
欲酬强韵若为才,昨夜归时趁月来。
寂寞后堂初醉起,金盆犹浸数枝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和汪正夫梅(其十二)》,通过对夜晚归家、月色映照下的场景描绘,展现出诗人想要以诗才回应朋友佳作的渴望。首句“欲酬强韵若为才”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朋友精妙的诗韵时,感到自己的才华似乎不足以应对,流露出谦逊与敬佩之情。
次句“昨夜归时趁月来”则描绘了诗人深夜归来的情景,借月光回家,暗示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氛围。
第三句“寂寞后堂初醉起”,诗人酒醒后独自在寂静的后堂,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寥,也可能是借酒浇愁后的清醒,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金盆犹浸数枝梅”,诗人注意到金盆中还残留着几枝梅花,这不仅是实写眼前之景,也是暗寓自己虽醉犹能欣赏美景,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与热爱,同时借梅花的孤傲清高,寄托了自己的高洁情操。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环境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寓含了诗人自身的品格追求。
苕溪之水摇空山,霅溪波流无日閒。
上有高堂荫华宇,苍翠凌乱轩楹间。
异时客心乐真旷,白鸟鵁鶄期往还。
解缨敧枕便所适,焉能复问居夷蛮。
岚光棱棱耸屏幌,水响滥滥摇琼环。
正如明鉴发尘匣,万象聚眼醒容颜。
秋风已高白芷老,编荷制蕙文斓斑。
魂清魄爽弄明月,洞庭跬步寻非艰。
神仙有无未可信,物色但讶非人寰。
瑶宫紫府竟何若,茫然远想令人潸。
长竿独茧可以老,安用驰猎卢重镮。
况复邦人讲文墨,风雅不待仲尼删。
丞相词章状元笔,荦荦神裁无由攀。
嗟我胡然陷尘滓,不能追逐鸥白鹇。
发狂醉问二三子,吴溪钓碣何如顽。
繁阴乘炎夏,晦色竟朝暮。
蛟龙困云雷,虎豹病氛雾。
过时畏昏垫,推分纵所遇。
闭阁空自愁,救饥眇无素。
江侯卧闾里,本自济时具。
方与造物游,昔同斯人虑。
作诗破幽愤,极笔纡远慕。
磊落三贤人,千秋如面晤。
道同义相契,未必形影附。
长谣鸡鸣篇,因见君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