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归宗入灵溪观·其一》
《自归宗入灵溪观·其一》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紫霄峰下有禅林,瓦结青瑶地布金。

闻道灵溪才咫尺,携筇不觉后山深。

(0)
注释
紫霄峰:指一座名山或圣地的峰顶。
禅林:佛教修行者的居住地,通常指寺庙。
瓦结青瑶:形容瓦片青翠如玉。
地布金:比喻地面被青瓦装饰得如同铺满金子。
闻道:听说。
灵溪:传说中的神灵之溪,可能象征着清幽或神秘的地方。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筇:竹杖,古人常用于登山。
后山深:后山显得更加深远,可能暗示禅林的幽深。
翻译
在紫霄峰下有一座禅林,
青色的瓦片铺满地面,仿佛镶嵌着金色的宝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寺庙风光图。"紫霄峰下有禅林",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紫霄峰是道教中的仙境,这里借用其名来形容佛教的禅林,显得神秘而庄严。"瓦结青瑶地布金"则通过对寺庙屋顶和地面的描写,展现了建筑的精美与富丽,其中“瓦结青瑶”可能指的是屋顶上覆盖着青色的琉璃瓦,“地布金”则可能是地面装饰有金色物品,或许是在强调阳光照耀下的视觉效果。

"闻道灵溪才咫尺",这里的“灵溪”很可能是指寺庙附近的一条清澈的小溪,而“才咫尺”则形容声音之近,意味着诗人距离这股清泉声非常近。"携筇不觉后山深",诗人手持竹杖(筇),在寺庙中漫步,未曾意识到身后的山有多么深远,这里的“后山”可能是指寺庙背后的山峰,而“不觉”则表达了诗人完全沉浸于眼前的美景之中,对周围环境的忽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造建筑的精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神圣的地方。同时,诗人的情感体验也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景物的描述之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

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

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

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0)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0)

寄弟

昔我初去家,诸弟各弱小。

阿季髡两髦,觑人眸子缭。

后园偷枣栗,揉升极木沙。

叔也从之求,揖我谓我矫。

分甘一不均,战争在毫秒。

余时轻别离,昂头信一掉。

老弟况童骏,乐多忧愁少。

瞥然成六秋,光明如过鸟。

世味一饱尝,甘心厌茶家。

梦里还乡国,沟徐苦了了。

朝企恒抵昏,夕思或达晓。

君诗忽见慰,回此肝肠绕。

生世非一途,处身贵深窈。

众方奔恬愉,圣贤类悄悄。

二陆盛波张,鹤唳悲江表。

夷齐争三光,岂不在俄殍!

我今寄好语,君其听勿藐!

一愿先知命,再愿耐僻摽。

(0)

第六十四回回前诗

突兀倚苍穹,谁云巧妙工。

滴□岩已竭,神运□常空。

人入嵌□里,春归秋□中。

□翁何处在,孤塔凛高风。

(0)

采莲曲三首·其一

薰风拂池塘,明霞映洲渚。

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

(0)

如梦令.闺情·其一

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

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螺春碗。

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