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霜清水鸟呼,扁舟夜泊古城隅。
吹残画角钟初动,低尽寒空斗欲无。
浪迹已同鸥境界,远游方羡雁程途。
高樯健席从今始,遍历三湘与五湖。
木落霜清水鸟呼,扁舟夜泊古城隅。
吹残画角钟初动,低尽寒空斗欲无。
浪迹已同鸥境界,远游方羡雁程途。
高樯健席从今始,遍历三湘与五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舟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木落霜清水鸟呼”,通过落叶、白霜和水鸟的鸣叫,渲染出秋日清晨的宁静与萧瑟。次句“扁舟夜泊古城隅”,点明诗人乘舟夜宿于古城边,流露出孤独而静谧的氛围。
第三句“吹残画角钟初动”,以画角声的消散和钟声的响起,暗示黎明的到来,也寓含时光流转之意。第四句“低尽寒空斗欲无”,进一步描绘天际的广阔和寒冷,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远方的向往。
第五句“浪迹已同鸥境界”,诗人自比为自由自在的鸥鸟,表达其飘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第六句“远游方羡雁程途”,则表达了对长途旅行和雁阵南飞的羡慕,暗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一句“高樯健席从今始,遍历三湘与五湖”,诗人决心从此时开始,扬帆起航,畅游广阔的湘江和太湖流域,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壮志豪情。
总的来说,这首《舟中晓赋》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陆游的旅途心境和人生追求。
伍君为涛头,妒妇名河津。
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水神。
我识大夫公,自托腑肺亲。
独醒梗群昏,聚臭丑一薰。
沥血摧心肝,怀襄如不闻。
已矣无柰何,质之云中君。
天门开九重,帝曰哀汝勤。
狭世非汝留,赐汝班列真。
司命驰先驱,太一诹吉辰。
翩然乘回风,脱迹此水滨。
朱宫紫具阙,冠佩俨以珍。
宓妃与娥女,修洁充下陈。
至今几千年,玉颜凛如新。
楚人殊不知,谓公果沉沦。
年年作端午,儿戏公应嗔。
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
向来无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
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
胸中合处不作难,霜下风姿自奇特。
小儒阅阀金匮书,不滞周南滞海隅。
枌榆连阴一见晚,何当挽袖凌空虚。
此山名自西京传,丹台紫府天中天。
似闻云鹤时降集,应笑磨蚁空回旋。
我来适此秋景晏,青枫叶赤摇寒烟。
九还七返不易得,千岩万壑渠能专。
同游幸有二三子,天畀此段非徒然。
梁郎季子山泽臞,傅伯爰盎瀛洲仙。
相逢相得要彊附,却恨马腹劳长鞭。
黄华未和白雪句,画舸且共清泠川。
回船罢酒三太息,百岁谁复来通泉。
盈虚有数岂终极,为君出此穷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