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十五六,形容一何好。
高谈溢四座,宾客惊绝倒。
日月易以迈,春华岂长保。
我行如昨日,两度见青草。
天涯劳苦远,异路风霜早。
相逢少年子,自顾已枯槁。
何待两鬓白,然后始谓老。
忆昔十五六,形容一何好。
高谈溢四座,宾客惊绝倒。
日月易以迈,春华岂长保。
我行如昨日,两度见青草。
天涯劳苦远,异路风霜早。
相逢少年子,自顾已枯槁。
何待两鬓白,然后始谓老。
这首诗名为《忆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通过回忆年轻时的风采与如今的衰老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忆昔十五六,形容一何好”,诗人追忆自己十五六岁时的青春容貌,感叹那时的自己多么美好。接着,“高谈溢四座,宾客惊绝倒”描绘了年轻时的自己口若悬河,言辞激昂,令四周宾客惊叹不已的场景。这种自信与才华横溢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日月易以迈,春华岂长保”,时间如同流水般匆匆过去,青春的美好时光难以永恒。诗人意识到岁月不待人,春天的花朵终将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我行如昨日,两度见青草”则通过两次见到青草的描写,隐喻时间的流逝。仿佛昨日才见过青草,转眼间又是一年,青草再次生长,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往复,却带走了青春的痕迹。
“天涯劳苦远,异路风霜早”进一步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远离家乡,四处奔波,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就像早早就经历了人生的风霜。这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相逢少年子,自顾已枯槁”描述了诗人与年轻时的朋友重逢,却发现自己的容颜已老,身体疲惫不堪。这不仅是对自己老去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无情的深刻反思。
“何待两鬓白,然后始谓老”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非要等到两鬓斑白,才能承认自己已经老去?这句话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接受,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领悟。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春风一夜浪花起,大蚌小蚌浮江沚。
渔蓑撒网唶嚄音,满载论斗不论斤。
寄语庖厨煮白汤,脱壳击肉和椒浆。
烂蒸鲜美波臣选,倾壶泼麵供早膳。
调羹娘子善刀藏,尚方滋味何分辩。
不须更说毳与皛,江南水菜人知少。
总道奇哉君善烹,明日饷君君当扰。
碧蘸江山,鹤唳晓、云献画屏。
瑶宫敞、舞金翔翠,巍枕春城。
龙背神瓢飞旱雨,虹光花石转阴晴。
蔼画香、飞雾福苍生,千古灵。
箫鸾响,笙鹤鸣。
瑞烟起,彩云行。
满阑干花影,绣飏帘旌。
佛界三千笼日月,仙楼十二挂星辰。
望赭袍、霞珮并云軿,游紫清。
蕊珠仙驭远,横羽葆、簇霓旌。
甚鸾月流辉,凤云布彩,翠绕蓬瀛。
舞衣怯环佩冷,问梨园、几度沸歌声。
梦里芝田八骏,禁中花漏三更。
繁华一瞬化飞尘,辇路劫灰平。
恨碧灭烟销,红凋露粉,寂寞秋城。
兴亡事空陈迹,只青山、淡淡夕阳明。
懒向沙鸥说得,柳风吹上旗亭。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後,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