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诗学渊明,诗固未易及。
饮酒慕渊明,酒复罕所得。
荒凉数亩园,卜筑未成宅。
此或类陶家,秋菊亦可摘。
古称士希贤,将无肖厥德。
如我于柴桑,往往似其迹。
储粟既以瓶,子尤不胜责。
有时醉欲吟,坌集索逋客。
赋诗学渊明,诗固未易及。
饮酒慕渊明,酒复罕所得。
荒凉数亩园,卜筑未成宅。
此或类陶家,秋菊亦可摘。
古称士希贤,将无肖厥德。
如我于柴桑,往往似其迹。
储粟既以瓶,子尤不胜责。
有时醉欲吟,坌集索逋客。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的晚景中,怀抱古人渊明(即晋代著名隐逸嵇康)的高洁情操与文学理想,却感到自己难以企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饮酒这件事的向往,但酒亦难求。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满。
“荒凉数亩园,卜筑未成宅。”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现实生活中的困顿与不易,仅有几亩荒凉之地,甚至连家宅也还未建成,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丝哀愁。
而“此或类陶家,秋菊亦可摘。”则是诗人在这种境遇中寻找到一些慰藉,他把自己比作陶渊明,虽然生活贫困,但仍能享受自然之美,如秋天的菊花,也能给人带来一丝安慰。
“古称士希贤,将无肖厥德。”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时士人向往贤德的态度,自己则感到难以达到这种境界,显得有些自谦和不自信。
“如我于柴桑,往往似其迹。”诗人在这里用“柴桑”比喻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许是指自己的简陋住所和日常的饮食。通过“往往似其迹”,诗人表达了自己虽不及古人,但也能体会到他们的情怀。
最后,“储粟既以瓶,子尤不胜责。”则是在说尽管自己生活困难,把米存放在瓶中,但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还是力所能及,不至于辜负责任。这里表现出诗人对家庭责任的一份关切。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自我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向往以及对于生活现实的无奈接受。在这种情感表达中,诗人也在努力寻找着如何在不易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