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滴研朱点璧藏,谩劳珍重护芸香。
未经触手开前卷,遽已翻朱过别行。
老大厌观偏乱眼,儿童初读不成章。
年来再阅新经典,点点丹砂润玉浆。
露滴研朱点璧藏,谩劳珍重护芸香。
未经触手开前卷,遽已翻朱过别行。
老大厌观偏乱眼,儿童初读不成章。
年来再阅新经典,点点丹砂润玉浆。
此诗描绘了对书籍保护与阅读的深刻思考。首句“露滴研朱点璧藏”,以露珠滴落研磨成朱红色,比喻精心保存书籍,如同珍贵的玉璧般呵护。然而,“谩劳珍重护芸香”一句,却透露出一丝无奈与讽刺,似乎在说尽管费尽心思保护书籍,但最终仍难以避免其被触碰、翻阅的命运。
接着,“未经触手开前卷,遽已翻朱过别行”两句,形象地展示了书籍从未被打开到被随意翻阅的过程,朱红色的字迹在书中跳跃,象征着知识的流转与被忽视。诗人通过这一过程,表达了对书籍被不当对待的惋惜之情。
“老大厌观偏乱眼,儿童初读不成章”则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年龄段读者对书籍的不同态度和理解。老年人可能因视力减退而感到阅读困难,而儿童则可能尚未掌握阅读的技巧,无法完整理解书中的内容。这两句反映了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涉及到个人能力与经验的限制。
最后,“年来再阅新经典,点点丹砂润玉浆”表达了诗人对重新阅读经典作品的感慨。经过岁月的沉淀,再次翻阅旧书时,仿佛每一笔墨都更加饱满,如同甘甜的玉浆,寓意着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感悟和收获。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书籍与阅读的多重意义,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
急流勇退,笑纷纷谁似,新安别驾。
门掩青山无客到,昼卧桃花騣马。
报国丹心,流年白发,洗尽功名想。
道旁惆怅,贤哉又见疏广。
况有九帙慈亲,琼花开处,日煖扶鸠杖。
烨烨谢庭兰玉茁,都是清朝卿相。
富贵归休,政如饮酒,不醉仍留量。
扬州骑鹤,月明恍在天上。
杜甫无家长作客,次公非酒亦生狂。
好将天上三秋露,散作人间十月霜。
健鹘翻云诗律俊,惊蛇入草墨痕长。
白头才尽江淹笔,安得声名擅最忙。
呼龙种灵苗,和露饮琼屑。
却笑汉武皇,求仙太痴绝。
王母宴瑶池,桃实露红颊。
方朔真小儿,咀齧已三窃。
岂识拳夫人,清香散馀魄。
修短等百年,梦觉南柯穴。
跨锦鞯,佩龙泉。豹韬鸣镝悬,玉玦钩重弦。
手提髑髅血涟涟,走报捷音丹陛前。
见杀贼酋长,天颜喜回春?盎。
金币出内帑,三级崇资并加赏。
亟还抚辑,要解民烦冤,毋徒诛夷,有乖优恤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