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有生灭,江山无古今。
千岩犹秀色,五月始登临。
自到流觞处,因生风烛心。
吾游亦陈迹,回首动悲吟。
人世有生灭,江山无古今。
千岩犹秀色,五月始登临。
自到流觞处,因生风烛心。
吾游亦陈迹,回首动悲吟。
这首诗《兰亭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描绘了对自然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感悟。
首句“人世有生灭,江山无古今”,开篇即揭示了人世与自然之间的对比。人世中的生命如同浮云,终将消逝,而江山却永恒不朽,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展现出自然之美的恒久与人类生命的短暂。这种对比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接着,“千岩犹秀色,五月始登临”描绘了一幅五月登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即使在五月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山岩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秀美,展现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即使是在最繁盛的时刻,自然的美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自到流觞处,因生风烛心”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仿佛回到了历史的某个瞬间,流觞曲水的场景让他感到了时光的匆匆,如同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短暂的感叹,也是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存在意义的思考。
最后,“吾游亦陈迹,回首动悲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无论是自己的游历还是历史的足迹,都将成为过去,成为不可追回的记忆。这种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综上所述,《兰亭一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时间以及历史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半生身名今甑堕,吟肠寸斲字一个。
三年风雨楚山寒,落日行窝看草座。
藕塘著亭花中间,酒边消此半日闲。
诗成索醉坐不起,立马嚼损黄金环。
薤花簟凉残唾重,诗来破我□时梦。
长风万里一笔追,字如韝鹰欲飞动。
人生高下如风花,奎蹄未必真堪家。
村沽如水贱如土,何当携来说今雨。
归程雪边来,四旬六千里。
瞿唐过滟滪,洞庭至彭蠡。
涉历天下险,心有如此水。
朅来太湖滨,到家步才跬。
胡贻蜚廉怒,相挟冯夷氏。
惊飙昼而作,骇浪暮不已。
令人向洋叹,可望不可迩。
组练前陈扼,银屋平地起。
逡巡问维楫,飘泊委芦苇。
归心苦何遽,短棹姑小舣。
尝闻强则避,事当顺而理。
平明迟解缆,天宇果新霁。
金乌甫生东,鱼龙首俱弭。
上下大圆镜,四面平如砥。
天公翻覆手,风后吹嘘是。
巽转而之坤,帆去随所指。
出湖且入港,曾不片时尔。
前津问锡麓,弗远尺有咫。
舟人顾相贺,昨忧变今喜。
我生客江湖,噫嘻嗟老矣。
可以速则速,时当止则止。
岂惟行舟然,世事只如此。
由兹石塘出,此去皆坦履。
归来荷圣恩,全家赖天赐。
息阴亟休影,杜门以却轨。
《阻风太湖沙塘港》【宋·李曾伯】归程雪边来,四旬六千里。瞿唐过滟滪,洞庭至彭蠡。涉历天下险,心有如此水。朅来太湖滨,到家步才跬。胡贻蜚廉怒,相挟冯夷氏。惊飙昼而作,骇浪暮不已。令人向洋叹,可望不可迩。组练前陈扼,银屋平地起。逡巡问维楫,飘泊委芦苇。归心苦何遽,短棹姑小舣。尝闻强则避,事当顺而理。平明迟解缆,天宇果新霁。金乌甫生东,鱼龙首俱弭。上下大圆镜,四面平如砥。天公翻覆手,风后吹嘘是。巽转而之坤,帆去随所指。出湖且入港,曾不片时尔。前津问锡麓,弗远尺有咫。舟人顾相贺,昨忧变今喜。我生客江湖,噫嘻嗟老矣。可以速则速,时当止则止。岂惟行舟然,世事只如此。由兹石塘出,此去皆坦履。归来荷圣恩,全家赖天赐。息阴亟休影,杜门以却轨。
https://shici.929r.com/shici/XgW82zVnI.html
飕飕飗飗风落木,淅淅沥沥声撼竹。
乾坤不夜起开关,一港玻璃四山玉。
我所思兮渺中洲,幽怀欲写谁与酬。
世间馀子不足语,乘兴径上渔翁舟。
未到山阴竟回棹,歘去骤来何草草。
神交如必面相朋,逸韵高情一如扫。
宁可一生无此人,不可一日无此君。
襟期何必戴安道,玉立寒青自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