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归近篱,鸟雀喧前林。
天旷白露下,皓月吐东岑。
呼儿掩柴门,孤灯茅屋深。
欲寐问故裘,中夜霜气侵。
牛羊归近篱,鸟雀喧前林。
天旷白露下,皓月吐东岑。
呼儿掩柴门,孤灯茅屋深。
欲寐问故裘,中夜霜气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晚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开篇“牛羊归近篱,鸟雀喧前林”两句,以动人的画面展示了傍晚时分,家畜归栏、群鸟栖息的平和景象,传达出一种归属与和谐之情。
接着,“天旷白露下,皓月吐东岑”两句,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大地被清凉的露水滋润,明月高悬于山峦之间。诗人通过“旷”字形容夜空辽阔,强调了月亮与露水相映成趣的情景。
中间,“呼儿掩柴门,孤灯茅屋深”两句,转向家居生活的宁静与温馨。诗人呼唤着孩子关上门户,室内只有独自的一盏灯光,透露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满足。
最后,“欲寐问故裘,中夜霜气侵”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里被寒气唤醒,想要盖上旧棉衣以抵御严寒的意愿。这里通过“故裘”一词,传递出对过去温暖记忆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于隐逸的情操,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美好的一种深切感受。
大华山阴穆老仙。专持清静探幽玄。
修补祇陀无漏园,常流慧水溉心田。
擒猿缚马翠峰巅,定观不用买山钱。
舍俗投玄心契悟,善恶之由夙世缘。
心香福炷起灵源,杳杳冥冥达上天。
秋日碧潭真了了,野花啼鸟谩喧喧。
鼎中火灭开金蕊,木上无烟结玉莲。
垒功积行满三千,性圆丹结去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