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话谁能敢不仁,未行未足信于人。
欲求内外皆无间,兑口终须后艮身。
出话谁能敢不仁,未行未足信于人。
欲求内外皆无间,兑口终须后艮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对《论语》中子贡问君子章节的解读和发挥。诗中表达的观点是,一个人如果在言语上过于直接,不加修饰,可能会显得不仁,难以取信于人。真正的君子应该追求内外兼修,言行一致,即在说话时考虑周全,行动上更要谨慎,以艮卦(代表止和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达到内外无间隙的境界。陈普通过这首诗,强调了君子应有的道德修养和言行的和谐统一。
镜槛移云,桥波度月,园池俊赏堪怜。
半亩秋痕,柳丝催织愁烟。
残荷已剩无多叶,映凉波、犹护鸥眠。
试扁舟、飞渡清波,佳梦重圆。
儿时最忆经行地,几团丝断径,吹絮晴天。
短鬓归来,枯枝慵问流年。
蓬飘已断乡园计,效忘怀、且语飞仙。
更堪寻、屐齿苔踪,青印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