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传此蟠龙地,龙德正中不少留。
夹日翔云飞太液,乘雷兴雨润芳洲。
恩波岁及三千界,神彩宵悬十二楼。
欲荐蘋蘩何所问,一泓秋水古祠头。
昔人传此蟠龙地,龙德正中不少留。
夹日翔云飞太液,乘雷兴雨润芳洲。
恩波岁及三千界,神彩宵悬十二楼。
欲荐蘋蘩何所问,一泓秋水古祠头。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柏子漂(其二)》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崇高的景象。首句“昔人传此蟠龙地”暗示了此处曾有龙的传说,充满了历史与神秘色彩。接下来,“龙德正中不少留”赞美了龙的美德和威严,暗示此地曾是神圣之地。
“夹日翔云飞太液,乘雷兴雨润芳洲”两句通过龙的形象,展现了其在天地间飞翔降雨的壮观场景,象征着龙的威力和对大地的滋养。龙的恩泽遍布“三千界”,显示其影响深远,而“神彩宵悬十二楼”则描绘了龙的神灵之光在夜空中的辉煌。
最后,“欲荐蘋蘩何所问,一泓秋水古祠头”表达了诗人对于向龙祈福的渴望,但又不知何处才是最适宜献祭的地方,只能在那古老的祠堂前,面对秋水潺潺,寄托敬意。整首诗以龙为主题,寓含了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所师郊与岛,知己又应难。
羽檄边烽急,风霜岁事残。
出家忘路远,度海识天宽。
文畅浮屠者,当时亦慕韩。
僻懒便幽处,江湖称隐心。
地偏欣改观,楼豁喜初临。
暖日低轻帽,良朋接短襟。
潮声全有韵,帆影半回阴。
翠麓添重色,鲈风出浅林。
屿头烟瘴远,沙觜浪痕深。
寂静云归壑,瓓珊月近参。
人家已鼾睡,渔父尚讴吟。
造化由来久,周回忽见今。
爱他斜日照,颠倒数山沈。
已叹交情看渐少,闻君怛化重伤神。
手栽寒竹惟添笋,堂掩空山不见人。
旧说媾婚今且置,新怀情悃向谁陈。
独怜头白曾参母,清夜悲号血泪频。
喜得师消耗,从僧问不休。
苦吟成白发,多病寄沧洲。
道气閒尤胜,书锋晚更遒。
相思二千里,阻别十三秋。
六合劳生耳,休追万事不。
云萝荒旧隐,知友落新丘。
想叹欧生逝,应闻李氏忧。
寻思祗如此,必竟欲何求。
未即无言问,方期勿药瘳。
终为嵩少约,筑室共夷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