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还遭乱劫,弟复死他乡。
归计愁空橐,浮居似野航。
无梁谁渡马,有翼不如鸧。
凤实如难啄,于田觅剩粱。
家还遭乱劫,弟复死他乡。
归计愁空橐,浮居似野航。
无梁谁渡马,有翼不如鸧。
凤实如难啄,于田觅剩粱。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赠周侍御铭恩八章》中的第四章。诗中描绘了诗人因战乱而家破人亡,弟弟又客死他乡的悲惨境遇。诗人感叹自己归家之计成空,生活如同漂泊的船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辛。
“家还遭乱劫”,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遭遇的不幸,家园在战乱中被毁,生活陷入困境。“弟复死他乡”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悲痛,弟弟在远方客死,无法与家人团聚,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
“归计愁空橐”,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家却囊中羞涩,归家之路遥不可及的无奈。“浮居似野航”,以“野航”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四处奔波、无定所的境况。
“无梁谁渡马”,借喻战乱中无处可避,连战马都无法找到安全之地,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有翼不如鸧”,通过对比,强调了在乱世中,即使拥有飞翔的能力也无法逃脱苦难的命运,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
“凤实如难啄”,以凤凰难以啄食来比喻在乱世中,即使是高贵之人也难以得到生活的安定和幸福。“于田觅剩粱”,则是在说在战乱中寻找剩余的粮食都极其困难,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深刻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苦难中人民命运的深切同情。
赤日行天中,歘若飞火轮。
炎光一回薄,勃勃来蒸人。
山云惨不兴,池水枯无津。
花枝半怃悴,物色多酸辛。
羁怀苦不释,奈此朱明辰。
虚堂敞前楹,夐寂无四邻。
古槐荫庭除,扫地铺藤茵。
冷然生细爽,拂拂清我神。
丝桐一挥手,岸此华阳巾。
玄蝉起长号,微风动青蘋。
世鞅少息肩,忽忆江之滨。
园池既潇洒,竹树清无尘。
念我群从友,欣然奉双亲。
整冠自叹息,悲哉游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