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桐庐邑二首·其一》
《过桐庐邑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张景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0)
翻译
你没有姓名,不知来自哪个朝代,却依然留存至今。
你的居所只是数里山间的一座小屋,两棵梧桐树便是你的子孙。
半山的人家炊烟袅袅,溪水带着潮汐显得混浊。
无数游人来来往往,足迹踏遍了你周围的药草根部。
注释
隐君:指诗人所描绘的神秘人物。
无姓字:没有具体的姓名。
何代:哪个朝代。
至今存:至今仍然存在。
数里:几里远。
山为宅:山间作为住所。
两株桐:两棵梧桐树。
孙:子孙,比喻后代。
人烟:人家炊烟。
半峰碧:半山腰上绿色人家。
溪水带潮浑:溪水带有潮汐,显得浑浊。
来游客:过往的游客。
茫茫:众多。
蹋药根:踏遍药草根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这两句开篇就设置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氛围,"隐君"指的是隐居的高士或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而没有明确的姓名和时代背景,使得读者对其产生遐想。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这里的"数里山"描绘了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而隐居之人以此为宅,显得既孤独又自在。"两株桐"则是这处山宅中最醒目的景象,它们像是隐君的后代,守护着这份宁静。

接下来的"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山腰的人家烟火在碧绿中显得格外温馨,而溪水则是这里生命的源泉,它带着细微的波澜和声音。

最后,"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表明这处隐逸之地,不仅吸引了诗人,也吸引了许多过往行者,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或是寻求心灵的平静。"茫茫蹋药根"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人们在大自然中寻觅着生命的本真。

整首诗通过对山村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张景脩
朝代:宋

张景脩,字敏叔,常州(今属江苏)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神宗元丰末知饶州浮梁县(《石林诗话》卷中)。后两为宪漕,五典郡符,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官终祠部郎中,年七十馀卒。有《张祠部集》,已佚。事见《中吴纪闻》卷三。今录诗二十七首。
猜你喜欢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泫然有感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0)

归雁二首·其一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0)

咏雪诗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0)

渔家傲·其二

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

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

画角一声天地裂。边风撼树惊魂掣。

绝影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0)

题中岳山七言

孤峰绝顶万馀嶒,策杖攀萝渐渐登。

行到目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0)

采桑度·其一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