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这两句开篇就设置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氛围,"隐君"指的是隐居的高士或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而没有明确的姓名和时代背景,使得读者对其产生遐想。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这里的"数里山"描绘了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而隐居之人以此为宅,显得既孤独又自在。"两株桐"则是这处山宅中最醒目的景象,它们像是隐君的后代,守护着这份宁静。
接下来的"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山腰的人家烟火在碧绿中显得格外温馨,而溪水则是这里生命的源泉,它带着细微的波澜和声音。
最后,"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表明这处隐逸之地,不仅吸引了诗人,也吸引了许多过往行者,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或是寻求心灵的平静。"茫茫蹋药根"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人们在大自然中寻觅着生命的本真。
整首诗通过对山村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