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新传误,无人重讲明。
日中阴似夜,春半冷如正。
柳欲眠还醒,花犹染不成。
燕归多日了,犹自未闻莺。
星历新传误,无人重讲明。
日中阴似夜,春半冷如正。
柳欲眠还醒,花犹染不成。
燕归多日了,犹自未闻莺。
这首诗描绘了闰月三日时分,自然界中微妙而复杂的变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转换间特有的景象与氛围。
首联“星历新传误,无人重讲明”,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时间错乱、万物失序的氛围。星历的错误传递,暗示着自然规律的混乱,而“无人重讲明”则表达了对这种混沌状态的无奈和困惑。这一联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时间错位的故事,引人深思。
接着,“日中阴似夜,春半冷如正”,进一步描绘了异常的气候现象。白天如同夜晚般阴沉,春天的一半却寒冷得如同严冬。这种反常的天气变化,不仅在视觉上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暗示了自然界秩序的颠倒,给人以深深的不安感。
“柳欲眠还醒,花犹染不成”这两句,则将焦点转向了植物世界。柳树似乎在睡眠与觉醒之间徘徊,花儿的颜色也未能完全绽放,仿佛在等待某种契机。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暗示了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期待。
最后,“燕归多日了,犹自未闻莺”收尾,通过对比燕子的回归与黄莺的未至,进一步强调了季节转换的不完整。燕子作为春归的使者,已经早早地回到了家园,而黄莺却迟迟未现,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界和谐秩序被打破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界在特殊时刻的奇异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这种景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蕴含了对时间、季节、生命循环等哲学性问题的探讨。
碎锦成斑,馀霞弄点,小圃胭脂隐隐。正丛篁摇粉。
桃花靥、偷把烟梢扶衬。
竹郎门第好,姑年小、卯酒添晕。
潇湘二女去远,积下啼红盈寸。淹润。
被雨后莺啼,唤出满林芳嫩。
樱笋年光,饧箫节候,做他轻俊。
小巷筠篮提入,带笑争相认。
似开元钱样,一缕娇痕巧印。
赤眉铜臭,欲扬州骑鹤,槐安城里。
卷地东风吹梦破,须有大原公子。
玉立裼裘,风驰杖策,商略澄清计。
长天人困,江头黄鹄呼起。
不道夫子关西,诸生蜀郡,同此花时会。
菽乳菘菹肥且白,况有椒葱红鲤。
惆怅檐前,海棠已落,待牡丹舒紫。
都应牢记,今年谷雨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