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灯梦初觉,危坐收此心。
心亦合自收,无念即清深。
举足尘埃起,盈颠霜雪侵。
枯禅缚意马,练养无胎禽。
寒灯梦初觉,危坐收此心。
心亦合自收,无念即清深。
举足尘埃起,盈颠霜雪侵。
枯禅缚意马,练养无胎禽。
这首诗《危坐》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静谧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首句“寒灯梦初觉”,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一盏昏黄的寒灯,从梦境中醒来的情景。寒灯象征着孤独与寂静,而梦初觉则暗示了从虚幻世界回归现实的瞬间。这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觉醒,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
接着,“危坐收此心”一句,诗人以“危坐”的姿态,试图将自己从外界的干扰中抽离出来,集中精神于内心。危坐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姿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关注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亦合自收,无念即清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在没有杂念的状态下,心灵自然会达到一种深度的宁静。这里,诗人强调了内心的自我净化与自我完善,通过去除杂念,达到心灵的清澈与深远。
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总是如此宁静。接下来的“举足尘埃起,盈颠霜雪侵”两句,描绘了外界的喧嚣与挑战。无论是脚下的尘埃,还是头顶的霜雪,都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这些外在因素可能会扰乱内心的平静,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动摇。
最后,“枯禅缚意马,练养无胎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守护与修炼。枯禅,即枯寂的禅定,意味着在极端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意马,指的是不受控制的思想,通过修炼可以将其束缚;无胎禽,则是比喻通过内观与修行,使心灵如同没有羽毛的鸟儿,自由自在而不受外界干扰。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自我修养。
综上所述,《危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纷扰时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养的过程,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自由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