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切空阶月,相依欲二更。
寂喧非一致,千秋同此明。
萧萧庭中女,俯仰触中情。
对此令人远,况乃兼秋声。
浅深各有感,今昔宁无惊。
秋在孤吟外,愁从何处生。
人生有代谢,万物有衰荣。
茫茫乾坤里,相积为愁城。
欲挽西江水,一洗万古情。
虚窗来素影,清泪落寒檠。
清切空阶月,相依欲二更。
寂喧非一致,千秋同此明。
萧萧庭中女,俯仰触中情。
对此令人远,况乃兼秋声。
浅深各有感,今昔宁无惊。
秋在孤吟外,愁从何处生。
人生有代谢,万物有衰荣。
茫茫乾坤里,相积为愁城。
欲挽西江水,一洗万古情。
虚窗来素影,清泪落寒檠。
这首清代诗人黄幼蘩的《咏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月夜画面。首句“清切空阶月”以空旷的台阶和皎洁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月光如水,寂静无声。接下来的“相依欲二更”暗示时间已晚,月与人相伴,更显孤独。
“寂喧非一致,千秋同此明”表达了月光的恒久不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月明始终如一,引人深思。诗人借庭中女子的“萧萧”动作,寓言人生的起伏,“俯仰触中情”,感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
“对此令人远,况乃兼秋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秋声与月色交织,引发诗人对远方和过去的怀念。诗人感慨“浅深各有感,今昔宁无惊”,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秋在孤吟外,愁从何处生”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绪,秋意与孤寂结合,愁绪无处不在。最后两句“人生有代谢,万物有衰荣”点明自然法则,人生如同万物,有兴盛也有衰败,而在这广阔天地间,愁绪仿佛一座无形的城池,难以摆脱。
结尾“欲挽西江水,一洗万古情”表达了诗人试图以壮志洗涤心中愁绪的愿望,但“虚窗来素影,清泪落寒檠”又揭示了现实中的无奈,泪水滴落在寒冷的灯芯上,映照出诗人内心的苦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引,寓言人生哲理,情感深沉,富有哲思。
嵬嵬招贤宫,明远连双阙。
仰观星可扪,远瞩神超忽。
爽气西山来,奎光相互发。
巀嶪摩层霄,风云何郁浡。
忆昔燕昭时,黄金市骏骨。
隗也一先鸣,群骥争驰突。
鹿走崇台荒,龙兴天马出。
世代几彫枯,弓旌宁间歇。
我来同贡举,辟门将鼓揭。
才短愧汲深,济川叹无筏。
登临发浩歌,此身恐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