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
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
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
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
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
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
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
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郊墅杂赋(其十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水边生活图景。首句“欲沽嗟市远”,表达了诗人想买点东西却因市集偏远而感叹,暗示了郊野生活的不便。次句“烟火隔江波”进一步描绘了远处的炊烟和江面的波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氛围。
“客到寒斋少”写出了诗人寓居之处简陋,来访的客人不多,反映出其清贫的生活状态。“人归晚渡多”则反映出夜晚渡口的繁忙,可能暗示着附近居民的往来频繁,也暗含诗人对人间烟火气的向往。
“污书灯烬落”描绘了读书时的情景,灯火昏暗,书页积尘,显示出诗人勤奋好学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惊枕橹声过”以深夜的船桨声惊扰了诗人的梦境,增添了环境的寂静和动态感。
最后两句“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诗人自我宽慰,表示在动荡的时代里,他宁愿选择清静的田园生活,也不愿卷入纷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时局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郊野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透露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武城郭门外,阜垤集鹳鸟。
朝来讶骤迁,巢于墓门表。
鸟乃识天雨,见机亦云早。
谁知水患兴,墓门且为沼。
徘徊发长唳,翘翘巢难保。
悲哉非不智,择地何草草。
不见高飞鸿,厉翮摩苍昊。
高祖平生好谩骂,张王执礼身愈下。
贯高赵午尔何人,负气乃欲臣弑君。
柏人县中贼暗伏,上过心动不肯宿。
怨家告变王逮捕,自刭终何补。
贯高榜笞无完肤,王事幸白王已污。
自谓吾王孱王也,不知孱王真长者。
淮阴彭越尽强王,或杀或醢皆灭亡。
高祖之德不可负,孱王几被公等误。
高祖见黥布,公然踞床洗。
帝王作用自不同,厚其供张薄其礼。
笑彼骊山徒,易怒亦易喜。
所愿无多略可知,帐御饮食而已矣。
君不见,狂生入谒汉天子,长揖不拜上遽起。
急挥两女趋辍洗,延揽英雄乃若此。
骊山之徒宁兄比,嗟嗟何怪踞床洗。
禁火清明,春归天上,空传佳丽。
梨花飞雪,吹落阑干如绮。
掩流苏、环佩姗姗,壁间遗挂生绡腻。
剩千堆麝粉,子规啼煞。柳绵初起。遥睇。
纱窗畔,恰宝镜尘封,瑶台迤逦。
綵鸾飞去,红杏词添憔悴。
怅蕉林、退食归来,返魂香冷薰笼倚。
漫伤神,奉倩诗成,只裹珍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