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门真蚁穴,旷快一登楼。
天地投双睫,诗书落九州。
栏杆元诘曲,日脚更迟留。
借问同来客,能同此意不。
荜门真蚁穴,旷快一登楼。
天地投双睫,诗书落九州。
栏杆元诘曲,日脚更迟留。
借问同来客,能同此意不。
这首诗《登楼》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首句“荜门真蚁穴”,以“蚁穴”比喻简陋的居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朴素与平凡,却也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足。接着,“旷快一登楼”则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豁然开朗与畅快心情,仿佛所有的烦恼与束缚在这一刻都被抛诸脑后。
“天地投双睫,诗书落九州”这两句更是将诗人的视野与心境推向极致。诗人仿佛能以一双眼睛囊括天地万物,同时,诗书的知识与智慧也如同覆盖了整个九州大地,展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知识与智慧的尊崇与追求。
“栏杆元诘曲,日脚更迟留”描绘了诗人站在楼上,栏杆曲折,夕阳似乎也因这美景而停留,不愿离去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借问同来客,能同此意不?”诗人以提问的方式,邀请同行者一同分享这份登楼之乐与心灵的触动,既是对同伴的邀请,也是对读者的共鸣,希望与人共享这份超越物质的愉悦与精神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登楼过程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化、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代文人情怀与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
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
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
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寺踞千峰,十方同聚。家贼难防,令人惊怖。
正法明王,怒发冲冠。
作如是言休惊怖,侬家自有降魔杵。
粉碎髑髅,裂开肠肚。
热铁洋铜满满盛,鼻绳牵入泥犁去。
佛子将谓出家行菩提路,谁知反不如狼虎,累及七代先灵,生身父母。
号天血泪啼红雨,哑,怨恨凭谁诉。
韩子于文章,所贵不相效。
譬彼古今人,同心不同貌。
吉从志久慕,亦以重名教。
鸣钟与享鼎,易厌非苦乐。
禄仕不及亲,扬名可为孝。
君方佐大邑,美锦同剪铰。
遂令吾乡民,绸直无曲桡。
既暇乃作诗,欲与前人较。
朝来忽有赠,捧若管窥豹。
又如捕鲸鱼,空自持网罩。
心降醉且睡,昏昏不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