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毋仲山雨后·其四》
《和毋仲山雨后·其四》全文
宋 / 苏过   形式: 古风

能琴何必弦,便晓琴中趣。

学道何所得,知迷即真悟。

尝观指非月,要似足忘屦。

归吾无所归,兹焉定归处。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名为《和毋仲山雨后(其四)》。在诗中,诗人以琴喻道,以月喻真理,以足喻脚下的实践之路,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道的理解与追求。

首句“能琴何必弦,便晓琴中趣”以琴为喻,说明了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手段或工具,简单的形式也能揭示出其中的乐趣和深意。这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见解,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阐述。

接着,“学道何所得,知迷即真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学习之道,并非在于获取知识或技能,而是在于认清自我,明白自己的迷失之处,从而达到真正的领悟和觉醒。这里强调的是内省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尝观指非月,要似足忘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手指比作指向月亮的工具,而真正的月亮(真理或目标)并不依赖于这个工具。同样地,脚上的鞋子(外在的束缚或形式)也不应成为行走(实践或追求)的障碍。这表明了追求真理或目标时,不应过于依赖外在的形式或工具,而应注重内在的体验和实践。

最后,“归吾无所归,兹焉定归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宿的思考。在经历了对琴、道、真理的探索之后,诗人意识到真正的归宿并非外界的某个具体地方,而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体现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琴、月、鞋子等日常事物的比喻,探讨了内在的自我认知、追求真理的过程以及最终的内心归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作者介绍

苏过
朝代:宋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猜你喜欢

公棠溪次待舅氏竺九成舟偶成

驻马古溪头,期舟不见舟。

未知来否的,难决坐行谋。

滩远宽飞鹭,波平稳泛鸥。

功名在何处,到此两悠悠。

(0)

横桥观荠

物理元随世事新,静观知是泮宫人。

穿花野荠虽微草,也占年年一分春。

(0)

送许耀卿入越

三宿相留亦是缘,东风吹上镜湖船。

閒心可为流觞事,古眼应探窆石前。

(0)

次韵雪窦寺主僧炳同招游山二首·其二

飞下吟笺墨妙斑,空拳难对敌家攀。

肯分半榻清风况,翻怪诗来挠聒閒。

(0)

次韵弟观送牡丹

极目风沙姚魏家,耳边忍听后庭花。

谁能把酒樽前醉,添得临风感岁华。

(0)

次韵八侄三首·其一

春色三分一未归,雪肌风态露春微。

东风且作枝头主,莫把工夫绣地衣。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