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脩竹洗来清,且理琴书托此生。
凉到半庭分夏去,梦将一字许秋成。
凌虚久接梧桐影,孤坐新惊砧杵声。
我意正悲时节易,更教重论月中情。
窗前脩竹洗来清,且理琴书托此生。
凉到半庭分夏去,梦将一字许秋成。
凌虚久接梧桐影,孤坐新惊砧杵声。
我意正悲时节易,更教重论月中情。
这首清代女诗人黄媛贞的《立秋日梦分得成字》以立秋为背景,通过描绘窗前修竹的清雅景象,展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窗前脩竹洗来清”,以竹子的清新形象开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高洁与闲适。
“且理琴书托此生”表达了诗人寄情于琴书,以艺术和知识度过一生的愿望,流露出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接下来,“凉到半庭分夏去”写出了立秋带来的凉意,象征着季节的转换,也寓言人生的变迁。
“梦将一字许秋成”则通过梦境,将“成”字融入其中,寓意秋天的到来和诗人的理想渐行渐近。诗人“凌虚久接梧桐影”描绘出自己在清寂中仰望星空,梧桐影子投射其上,孤独而深沉。“孤坐新惊砧杵声”则借砧杵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最后两句“我意正悲时节易,更教重论月中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月光下情感的深深思索。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亦当却一春耶,因取此意作此以自喻云槐根梦觉,瓜田岁暮,白发新来无数。
长安迁客望朱崖,未唤得、烟霄失路。
西州芍药,南州琼树,香满云窗月户。
蒺藜沙上野花开,也算却
祖道道傍。
少年有与红袖泣别者,少焉车马相及,知其为观察之孙振之也。
所别即琴姬阿莲,予尝以诗道其事。
今二十五年,岁辛巳,振之因过予,语及旧游,恍如隔世,感念今昔,殆无以为怀,因为赋此渚莲寂寞倚秋烟。
发幽思、入哀弦。
高树记离筵。
似昨日、邮亭道边。
白头青鬓,旧游新梦,相对两凄然。
骄马弄金鞭。
也曾是、长安少年。
牛羊散平楚,落日汉家营。
龙*虎掷何处,野蔓*荒城。
遥想朱旗回指、万里风云奔走,惨澹五年兵。
天地入鞭*,毛发懔威灵。
一千年,成皋路,几人经。
长河浩浩东注,不尽古今情。
谁谓麻池小竖,偶解东门长啸,取次论韩彭。
慷慨一尊酒,胸次若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