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簿领几雍容,剩得焚香扫地功。
莫遣纤尘侵几案,静看迟日度帘栊。
官闲好似三眠柳,亭小宜通四面风。
谁道长安多贵客?年年车马在尘中。
问君簿领几雍容,剩得焚香扫地功。
莫遣纤尘侵几案,静看迟日度帘栊。
官闲好似三眠柳,亭小宜通四面风。
谁道长安多贵客?年年车马在尘中。
这首诗描绘了衙署内的一日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诗人以“问君簿领几雍容”开篇,似乎是在询问对方如何在繁忙的政务中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引出对衙斋生活的描写。
“剩得焚香扫地功”,点明了日常生活中焚香扫地的简单仪式,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蕴含着对环境的尊重和内心的清净。“莫遣纤尘侵几案,静看迟日度帘栊”,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洁净与宁静,通过不让一丝灰尘侵扰到几案上,以及静静观赏阳光透过窗帘缓缓移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官闲好似三眠柳,亭小宜通四面风”,将官场的悠闲比作柳树的三次发芽,形象地表达了官职虽高但内心依然保持着清闲自在的状态;同时,小亭子适宜让四面的微风自由流通,既体现了空间的布局合理,也寓意着心灵的开阔与自由。
最后,“谁道长安多贵客?年年车马在尘中”,诗人反问世人,长安虽繁华,但真正能享受宁静与清雅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生活依旧在尘世的喧嚣中奔波。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感慨,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浮华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
客汝知乎,载酒轻舟,看花小车。
胜炎州出使,瘴浮征旆,禁门待漏,霜满朝靴。
岁去堂堂,老来冉冉,瓶雀飞时手怎遮。
平生事,叹山林迹远,霄汉程赊。从渠梦蝶疑蛇。
得放懒、还须自在些。
甚天荒地老,铜台歌舞,水流云在,金谷豪奢。
客问先生,归宜早计,醉后之言可信耶。
鸥盟在,任渔蓑江上,雨细风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