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八景为大学士胡公光太赋·其二竹坞云林》
《山居八景为大学士胡公光太赋·其二竹坞云林》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忆过沧江问草堂,万竿苍竹倚云长。

隔帘鹤舞清风入,卷幔龙吟雨气凉。

静对琅玕时拄笏,閒吹玉管更焚香。

故园久别知无恙,晚节相期傲雪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与云雾交织的自然美景,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鹤舞、龙吟、琅玕(翠竹)与玉管(笛子)的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首句“忆过沧江问草堂”,仿佛是诗人回忆起一次穿越江河,探访隐居之所的经历,引出了对竹林深处静谧生活的向往。接着,“万竿苍竹倚云长”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壮观景象,竹子与云雾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隔帘鹤舞清风入,卷幔龙吟雨气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竹林中的自然之音,鹤舞于帘后,清风徐来;卷开幔帐,龙吟声中夹杂着雨气的清凉,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和活力。

“静对琅玕时拄笏,閒吹玉管更焚香”则展示了诗人在竹林中的闲适生活,他静静地面对着翠竹,偶尔拄着手杖欣赏,悠闲地吹奏着玉管,同时点燃香炉,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故园久别知无恙,晚节相期傲雪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岁月中保持坚韧不拔、独立自尊的人生态度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和赵使君喜雨

举头日日云如血,遍走群祠腰漫折。

恻隐存君一念间,造物于人岂终绝。

天眼豁随公道开,宵人于此何有哉。

烦歊陡逐苛条去,甘泽端从德意来。

公心与天同一宇,那是经生分别处。

佳句催成头上云,仁言散作空中雨。

开轩对雨卜香粳,铃阁无风还自凉。

新诗写出天人际,赓歌细与问苍苍。

(0)

社日过洞庭

社风吹雨楚江晴,舟叶轻飞过洞庭。

万里湖天天外水,君山一点望中青。

(0)

郴江百咏·其二十八成仙观

仙去寥寥几百春,隐居依旧在湖濒。

枝头禽语人难会,石上骡踪事已陈。

(0)

谩成三首·其二

心若金兰过耳馀,春来还共客东都。

几时却泛清河水,已约荆溪共卜居。

(0)

临江仙·其六妓体肥

只愁歌舞罢,化作彩云飞。

(0)

华亭百咏·其四十二东堂

厅左清閒处,金猊罩宝香。

令君今学道,来此吸朝阳。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