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过沧江问草堂,万竿苍竹倚云长。
隔帘鹤舞清风入,卷幔龙吟雨气凉。
静对琅玕时拄笏,閒吹玉管更焚香。
故园久别知无恙,晚节相期傲雪霜。
忆过沧江问草堂,万竿苍竹倚云长。
隔帘鹤舞清风入,卷幔龙吟雨气凉。
静对琅玕时拄笏,閒吹玉管更焚香。
故园久别知无恙,晚节相期傲雪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与云雾交织的自然美景,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鹤舞、龙吟、琅玕(翠竹)与玉管(笛子)的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首句“忆过沧江问草堂”,仿佛是诗人回忆起一次穿越江河,探访隐居之所的经历,引出了对竹林深处静谧生活的向往。接着,“万竿苍竹倚云长”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壮观景象,竹子与云雾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隔帘鹤舞清风入,卷幔龙吟雨气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竹林中的自然之音,鹤舞于帘后,清风徐来;卷开幔帐,龙吟声中夹杂着雨气的清凉,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和活力。
“静对琅玕时拄笏,閒吹玉管更焚香”则展示了诗人在竹林中的闲适生活,他静静地面对着翠竹,偶尔拄着手杖欣赏,悠闲地吹奏着玉管,同时点燃香炉,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故园久别知无恙,晚节相期傲雪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岁月中保持坚韧不拔、独立自尊的人生态度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举头日日云如血,遍走群祠腰漫折。
恻隐存君一念间,造物于人岂终绝。
天眼豁随公道开,宵人于此何有哉。
烦歊陡逐苛条去,甘泽端从德意来。
公心与天同一宇,那是经生分别处。
佳句催成头上云,仁言散作空中雨。
开轩对雨卜香粳,铃阁无风还自凉。
新诗写出天人际,赓歌细与问苍苍。
社风吹雨楚江晴,舟叶轻飞过洞庭。
万里湖天天外水,君山一点望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