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醪易换解金貂,扫辙深居避市嚣。
鲁史未闻诛两观,虞廷终见窜三苗。
烽烟西北忧方炽,财赋东南力已凋。
一望长安愁日远,幽囚犹复困神尧。
醇醪易换解金貂,扫辙深居避市嚣。
鲁史未闻诛两观,虞廷终见窜三苗。
烽烟西北忧方炽,财赋东南力已凋。
一望长安愁日远,幽囚犹复困神尧。
这首清代诗人吴保初的《感事》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自身的无奈。首句“醇醪易换解金貂”以饮酒比喻世态炎凉,暗示官场腐败,权贵易得。接着,“扫辙深居避市嚣”描绘了作者选择远离尘嚣,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
颔联“鲁史未闻诛两观,虞廷终见窜三苗”借古喻今,提及鲁国史书上没有记载惩罚贪腐之事,而虞舜时期却流放了不法之徒,暗指当世对贪官的宽容与古代严惩的对比。
颈联“烽烟西北忧方炽,财赋东南力已凋”则揭示了国家边疆战事紧张,东南地区财政枯竭的严峻形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尾联“一望长安愁日远,幽囚犹复困神尧”直抒胸臆,诗人遥望京城,感叹自己虽身处困境,仍如被囚禁的神尧(古代贤君),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
清晓意不惬,驱车向城东。
行行历溪谷,遂到青莲宫。
古塔跨虚碧,长桥卧晴虹。
水落见溪骨,云开露秋容。
疏竹摇晚翠,寒花缀幽丛。
访古但丘壑,令人气填胸。
登览未觉久,山遮半轮红。
白烟生汝水,横空正濛濛。
缅怀道化盛,山高水无穷。
坐令千万世,矫首希高踪。
浙江黄面子,应纤开禅宗。
妙哉铁牛机,谁敢当其锋。
杖林山下竹依旧,金沙滩头人已空。
可怜高坐寂寥久,萧萧古木号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