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喜瑞熟摩挲,后至深惭拙政多。
鲁国不闻三月治,渔阳敢说两岐歌。
年丰今日鱼旟梦,农兆前村鹳鹊窠。
又见东阡西陌雨,倚楼遥望湿轻蓑。
丰碑喜瑞熟摩挲,后至深惭拙政多。
鲁国不闻三月治,渔阳敢说两岐歌。
年丰今日鱼旟梦,农兆前村鹳鹊窠。
又见东阡西陌雨,倚楼遥望湿轻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新繁县麦秀两岐》,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绘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政绩的反思。首句“丰碑喜瑞熟摩挲”描绘了丰收的喜悦,人们抚摸着象征丰年的石碑,表达对丰收的期待和对政绩的肯定。然而,“后至深惭拙政多”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更好地治理地方的自责。
接下来的两句“鲁国不闻三月治,渔阳敢说两岐歌”,通过典故暗示自己虽然没有像鲁国那样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治理成效,但也不敢妄言渔阳般的歌舞升平,表明他对自身工作的谦逊态度和对百姓生活的忧虑。
“年丰今日鱼旟梦,农兆前村鹳鹊窠”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鱼旟(古代官府出行时的旗帜)入梦,意味着丰收的愿景,而鹳鹊筑巢则预示着农事的兴旺。诗人借此表达对来年丰收的期盼。
最后一句“又见东阡西陌雨,倚楼遥望湿轻蓑”,诗人站在楼上远望,看到雨润田间,麦苗生长,不禁联想到农人的辛劳,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收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政绩的反思和对民生的深情,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忧民情怀。
自期谋道不谋身,不逐轻狂戏此春。
读史穷经求在我,攀龙附凤彼何人。
一言逢主未如志,百结成衣肯叹贫。
早晚病除堪属思,新诗莫厌起予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