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争唱白铜鞮,衰柳寒乌落日低。
古瑟无人听悲怨,雪深疲马度青齐。
踏歌争唱白铜鞮,衰柳寒乌落日低。
古瑟无人听悲怨,雪深疲马度青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凄美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渲染,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淡淡的哀愁。
首句“踏歌争唱白铜鞮”,以欢快的歌声开篇,却暗含着即将分别的不舍与伤感。白铜鞮,可能是指一种地方特色或某种特定的乐曲,这里借以象征离别时的场景,人们在欢歌中掩饰着内心的离愁别绪。
次句“衰柳寒乌落日低”,通过衰败的柳树、寒冷的乌鸦和低垂的夕阳,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衰柳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寒乌则增添了几分孤寂,而落日低垂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整个画面充满了离别的哀愁。
第三句“古瑟无人听悲怨”,将情感推向高潮。古瑟代表了传统的音乐艺术,但在无人倾听的情况下,它所传达的悲怨之情显得更加孤独和无助。这不仅是对周西穆即将离开的哀叹,也是对时光流逝、人世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雪深疲马度青齐”,以雪深、疲马和青齐(地名)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雪深不仅增加了行路的艰难,也象征着离别的距离之远,疲马则暗示了旅程的劳顿和主人公内心的疲惫。青齐作为目的地,既是希望的象征,也预示着离别的最终完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
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
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离别重相逢,偶然岂定期。
送子清秋暮,风物长年悲。
豪俊贵勋业,邦家频出师。
相公镇梁益,军事无孑遗。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况子已高位,为郡得固辞。
难拒供给费,慎哀渔夺私。
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泛舟巨石横,登陆草露滋。
山门日易久,当念居者思。
谁主东诸侯,元臣陇西公。
旌节居汴水,四方皆承风。
在朝四十年,天下诵其功。
相我明天子,政成如太宗。
东方有艰难,公乃出临戎。
单车入危城,慈惠安群凶。
公谓其党言,汝材甚骁雄。
为我帐下士,出入卫我躬。
汝息为我子,汝亲我为翁。
众皆相顾泣,无不和且恭。
其父教子义,其妻勉夫忠。
不自以为资,奉上但颙颙。
公衣无文采,公食少肥浓。
所忧在万人,人实我宁空。
轻刑宽其政,薄赋弛租庸。
四郡三十城,不知岁饥凶。
天子临朝喜,元老留在东。
今闻扬盛德,就安我大邦。
百辟贺明主,皇风恩赐重。
朝廷有大事,就决其所从。
海内既无虞,君臣方肃雍。
端居任僚属,宴语常从容。
翩翩者苍乌,来巢于林丛。
甘瓜生场圃,一蒂实连中。
田有嘉谷陇,异亩穗亦同。
贤人佐圣人,德与神明通。
感应我淳化,生瑞我地中。
昔者此州人,但矜马与弓。
今公施德礼,自然威武崇。
公其共百年,受禄将无穷。
《董公诗》【唐·张籍】谁主东诸侯,元臣陇西公。旌节居汴水,四方皆承风。在朝四十年,天下诵其功。相我明天子,政成如太宗。东方有艰难,公乃出临戎。单车入危城,慈惠安群凶。公谓其党言,汝材甚骁雄。为我帐下士,出入卫我躬。汝息为我子,汝亲我为翁。众皆相顾泣,无不和且恭。其父教子义,其妻勉夫忠。不自以为资,奉上但颙颙。公衣无文采,公食少肥浓。所忧在万人,人实我宁空。轻刑宽其政,薄赋弛租庸。四郡三十城,不知岁饥凶。天子临朝喜,元老留在东。今闻扬盛德,就安我大邦。百辟贺明主,皇风恩赐重。朝廷有大事,就决其所从。海内既无虞,君臣方肃雍。端居任僚属,宴语常从容。翩翩者苍乌,来巢于林丛。甘瓜生场圃,一蒂实连中。田有嘉谷陇,异亩穗亦同。贤人佐圣人,德与神明通。感应我淳化,生瑞我地中。昔者此州人,但矜马与弓。今公施德礼,自然威武崇。公其共百年,受禄将无穷。
https://shici.929r.com/shici/DmUUgmPQPC.html